石仲泉: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

石仲泉: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

(二)应全面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怎样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我以为,1981年《历史决议》坚持全面地、从历史发展的比较中对他一生的功过进行分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指出:毛泽东虽然在“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参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155-156页)。怎样解读这个结论呢?第一,毛泽东功与过的分量等级不同。就拿他在实践上领导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和在理论上创立毛泽东思想的功绩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而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尽管很严重,但并没有改变国家的根本性质。第二,毛泽东的功与过的时间长短不同。仅从大革命失败以后开辟井冈山道路算起,他作为中国革命主要领导人,有整整半个世纪之久。前面近40年,他的功绩是被公认的,只是在最后10年,还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年,错误才成为主要的。第三,毛泽东的功与过的历史影响不同。他的功绩是长远起作用的因素,尽管历史还可能有反复,但他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了历史潮流。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会不断发挥正能量。毛泽东思想今后仍将长期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他在晚年犯的错误,党已在不断纠正,而且纠正的指导思想,在许多方面还是他过去倡导的正确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所实行的一切,说到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恢复、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其影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随着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能够得到彻底纠正和克服的。

(三)应辩证地认识毛泽东晚年错误对民族复兴的影响。有一种说法:如果没有毛泽东晚年错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能已经实现了。这种说法,既夸大了毛泽东晚年错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又是对历史认识的简单化。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表明,历史从来不是径情直遂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了历史的规律性,能够估计历史的曲折现象发生,有可能尽量少走弯路,但改变不了历史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走向。要求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走弯路、不经历挫折,是不可能的,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列宁说过:“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参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94页)

历史研究不能假设。因为有多种“如果”,并非只有一种“如果”。毛泽东晚年错误无疑对民族复兴进程有影响,但如果说没有他的晚年错误,这个目标就实现了,这也缺乏科学根据。对待历史错误在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最重要的是做能量转换工作,变坏事为好事,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过去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是能量转化的大师。他说得好: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