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

石仲泉: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

(二)毛泽东的“中国梦”,其次是希望尽早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最发达国家。毛泽东虽然不是最早有民族复兴思想的革命家,但却是最早提出实现民族复兴战略构想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时,他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从此将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国民经济恢复后,他提出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将现在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党的八大召开,标志着我们国家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八大新党章规定党的任务是: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四个现代化”的初始表述。1957年春天,毛泽东提出:要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并提出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8页)。1959年底1960年初,他又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这样,他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表述了比较规范的“四个现代化”思想。

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构想,毛泽东在最初提出大概经过50年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后,1956年党的八大期间又说: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50年至100年时光。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讲话中,还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大发展,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时间,是不行的。这些说法,实际上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随后,周恩来在1964年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两步走”战略步骤: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参见《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9页)。

这是党和政府最早正式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报告中,周恩来重申这个蓝图,成为“文革”艰难岁月鼓舞人民的最强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中国梦”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为后来者找到正确方向进而接力追逐积累了经验。

(三)当代中国的中国梦是对毛泽东“中国梦”思想的弘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经过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说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提出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构想,那么真正制定实现民族复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则是邓小平开启的新时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