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取向

论当前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取向

原标题: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取向

当中国社会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关注更多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是对民主权利和精神价值的诉求。小康生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精神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逐步增大,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当前,文化消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具有广阔拓展空间和巨大潜在市场的消费潮流。关注小康社会文化消费取向的发展与变化,建立新的文化消费意识,积极引导大众文化消费,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大众电子传媒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休闲活动与闲暇的出现,都对当下文化消费取向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刚进入总体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和方式的变化正处在发生过程中,许多特征体现得还不够充分,但以下文化消费取向应当引起重视。

第一,文化消费取向的多元化,是中国当下文化消费发生的显著变化。社会转型期多元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的并存,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一元主导价值观的状况,形成了一个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中国与西方等多元并存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交织碰撞的新格局。在这个多元的价值世界中,多元文化和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道德文化的异彩纷呈,也形成了文化消费取向的多元化格局。这种多元化格局,不仅表现为社会各阶层文化消费取向的多元并存、消费理念的多元竞争,而且不同消费群体在消费方式上也表现出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人们的消费取向和消费需求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市场经济形成的不同利益主体,他们的道德诉求和价值观念多种多样,由此决定,他们的文化消费取向和消费理念必然要展示各自的文化素养、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消费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需求和选择。在文化消费领域,主流艺术、高雅艺术、大众文艺和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消费结构,呈现多元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观念,在消费取向和消费理念方面也不尽相同。不妨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如今春晚一年比一年奢华,却一年比一年更难办,成了一道大而全却无特色的寡味大餐。其实,春晚这道众口难调的“年夜饭”隐存的最大弊病,就在于尽管年年花样翻新、大腕云集,却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消费取向和欣赏口味而费力不讨好。特别是近些年,传统节日文化增添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载体,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而不再局限于“除夕夜团坐看春晚”。春晚也要与时俱进,应当改变过去的固定模式,体现娱乐性、民众性、开放性的特征,满足数以亿计观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消费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体现了社会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容纳、善待各种不同的文化声音的良性发展状态。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文化消费取向的多元化为人们带来更多选择自由的同时,也使人们在文化消费主义和感官欲望的支配下,丧失了对多元消费观念的道德评判标准,带来了文化消费价值选择的困惑和价值取向的迷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道德取向的混乱。文化消费取向的多元化,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消费理念,重新整合消费需求。在文化消费需求和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的态势下,我们应当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包容各种不同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注意调整和优化文化消费的结构,既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主流文化、精英艺术、高雅艺术,也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流行艺术,还要抢救和保护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通过多元文化消费取向的和谐共存,促进文化消费生态的平衡和良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