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问题,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和社会建设 (4)

摘要:社会领域改革基本沿着四条线索进行:一是加快分配体制改革,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三是规范经济和社会活动秩序,四是构建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二)关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

改革方向。第一,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防范居民各种经济与社会风险,保护弱势群体,校正市场失灵,完善收入再分配体制。第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会均等和人力资本提升,改善国民生活质量,校正市场失灵,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三,打破与“户籍”关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障碍,破解城市内二元结构问题。《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户籍改革。流动人口在城市里落户,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落户(大中小城市要差别对待);另一方面,落户以后,要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破解城市内二元结构。

关于社会保障的主要改革措施。

第一,继续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下一步在低保方面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两个大方面:一,现在低保标准由地方政府来制定,地方政府有多少钱就定多高的标准,未来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在标准确定方面要进一步调整;二,提高管理水平,解决“错保”、“漏保”等问题。

第二,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障方面,一是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当然这要分步走,先推进省级统筹、全国调剂,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筹。二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未来的基本方向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与企业逐步实现并轨。比如,基础部分统一,在基础以上,发展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三是渐进式推迟退休年龄。关于推迟退休年龄,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但只要一说起这个问题,社会舆论就是一边倒的批评。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抚养比大幅度上升,如果不推迟退休年龄,整个养老保险体系、老年人的养老安全、年轻人的活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压抑。这个事情是必须做的。现在,大部分欧洲国家退休年龄达到65岁以上,少数欧洲国家已经推迟到67岁了。这次《决定》明确提出“渐进式推迟”。从国际经验上看,各国大多采取平滑过渡方式。在医疗保障方面,三中全会《决定》没有讲特别新的东西。因为此前的医改方案已经系统地对未来医改的方向进行了描述。《决定》指出要巩固现有制度,建立重特大疾病的医疗保险和求助制度。在失业保险方面,《决定》明确提出,强化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过去失业保险主要是救助功能,未来的失业保险更多地发挥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功能。

第三,在整个社会保障方面,《决定》明确提出来了要完善管理。逐步整合制度(养老、医疗等),改革管理体制。比如在医疗领域,中央已经明确过去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分别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卫生部等不同的部门管理,未来要统一,现在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出来。要扩大覆盖面,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很多人异地居住,要完善养老、医疗转移、接续政策。还要完善待遇调整机制。像养老金的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上随着调工资走;企业退休职工总体上调整随意性较大,财政有钱了就增加养老金,没钱就不增加养老金,要建立与物价、国民财富的总体增长水平联动的机制。要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基金管理和投资体制。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第四,理顺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不是说所有的社会保障都必须完全依靠政府,有些需要更多地发挥企业责任。发展企业年金,发展各种形式的商业保险,这都是社会保障的有利补充。

第五,加强残疾人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提高老年福利水平。

第六,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关于公共服务体制的主要改革措施。

在教育领域,《决定》提出了很多内容,其中影响最大最实的是推进基础教育均等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取消重点校重点班,解决择校问题,以及考试制度改革等。考试制度改革涉及内容非常广,包括高考课程设置、考试方法,也包括中考、职业教育的招生考试,估计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有关政策会陆续出台。

在就业领域,核心是促进平等就业,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各种制度歧视,规范劳资关系。从近期的情况来看,加强对重点人群就业扶持是很重要的,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都是下一步就业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除了医保以外,还有几个内容:一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深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很快,但也有一些问题,包括药品配备、分配方式,在不少地方由于改革还不够深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二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解决利益目标冲突问题。老百姓老喊看病难、看病贵,这和没有保障或保障水平低有关系,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一段时期,在医疗卫生领域简单地套用经济领域和企业改革的做法,把医院推向市场,导致医务人员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冲突。《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核心是落实政府责任,完善补偿机制、完善薪酬制度,未来一两年之内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

在人口政策方面,这次在社会领域有一项具体政策就是“单独”可以生育二胎。这是非常受社会欢迎的一个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完善老年服务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这一点《决定》写的不多,因为2013年9月国务院刚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推进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方面,主要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行政级别。事业单位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执行者,核心是提供更好更优良的服务。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完善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

(三)规范经济和社会运行秩序

改革方向。通过强化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政府管理、健全舆论引导、完善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问题的处置,促进经济和社会有序运行。

主要改革措施。

第一,法制建设。维护宪法法律权威:重点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司法不公等问题。深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改革,突出独立性。完善人权司法保障体制,废除劳教制度,强化司法救助等。第二,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第三,完善舆论引导。第四,在完善政府管理方面,《决定》提出来了很多非常明确的方向,包括简政放权,不该做的事情不做,能够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能够交给社会的交给社会,能够交给地方的就交给地方。《决定》明确提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和协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法不许则禁。公开权力流程,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强化问责。第五,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第六,强化对公众关切的重点领域监管,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如在食品药品领域,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

(四)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改革目标。由于社会的全面变革和转型,利益群体迅速分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多元化和去组织化,社会治理的压力非常大。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个词的变化值得大家关注。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社会管理,《决定》中明确提出来社会治理,这个词本身意味着整个社会治理的方向要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调整。从单纯或者说主要依靠政府转向全社会共同参与;从过多依靠行政手段转向全面推进法治;从以“管”为主转向管理与服务的有效结合;从治标为主转向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主要改革措施。

第一,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决定》强调了几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功能、完善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突出基层在公共事务中依法自我管理。

第三,加快发展社会组织体系。特别在去组织化的过程中,发展社会组织极其重要。发展社会组织能够整合内部诉求、推动行业自律、协调群体间协调、推进制度化表达、发展公益。社会组织有很多类型,《决定》指出重点发展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互益性)和科技、慈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从手段上,降低门槛,过去是双重管理体制,未来是依法登记,甚至只要备案就可以了。另外,针对现在有官办色彩的行业组织,明确提出来去行政化或者限期跟政府机构脱钩。

第四,完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能保障。

今天就讲到这里,主要是一些个人的体会和观点,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凌洁)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