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
“很多地区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完全就是单纯地为了建城而建城,结果往往导致楼建起来了,商业招来了,就以为规划好了,企业就能来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城乡一体
新型城镇建设就是把城市服务和田园风光结合起来
如何建设真正的新型城镇?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益民看来,田园城市探索和实践很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过去搞城镇化建设,是‘摊大饼式’的发展。所有的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高度的工业化。这样的城市建设好了,大城市病也来了。”李益民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指出。
“摊大饼式”的城镇化是粗放式的:对于农民的土地问题,解决方式,就是转化为建筑用地;对于当地经济的拉动,短期上看,是有效的,但是不具备可持续性。耕地都被盖上了房子,农民都进城当了工人,那么谁来种地呢?谁来解决吃饭问题呢?这就引发了粮食安全的危机。
根据一份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中国粮食产不足需的现象自2009年就一直存在,中国现有的耕地面积本来就无法保证中国的粮食供给,而自从中国加入WTO组织之后,中国粮食贸易就从顺差逐渐变成了逆差,这种变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也不无关系。
城镇化水平的逐年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迁徙,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失,这本身就会导致粮食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城镇化建设,也改变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比如新型城镇的建设导致居民对汽车的需求增加,这种需求则间接导致了对橡胶需求的增加。
因此,城镇化建设要追求可持续性,就不能单纯地按照已有城市的样子原样照搬。
李铁指出:“城镇化建设绝不是简单的盖大楼、修马路,而是要让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这是个工程量浩大的事情,在规划的时候,必须注意保护农民在土地经营上的最基本权益,否则很容易让农民变成一无土地、二无工作、三无社保的‘三无’农民。这有悖于城镇化建设的初衷。”
“适宜的新型城镇建设方案,既要考虑居民的居住、生活习惯,又要在乡村的基础上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基础服务的供给,这才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果你居住的地方从山水田园一下子变成了高楼林立,那你一定适应不了。而如果你住的地方周围是一片田园风光,这也不叫城镇化。新型城镇的建设,就要把城市服务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这就是田园城市的概念。”李益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