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三大路径: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业依托(4)

新型城镇化三大路径: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业依托(4)

“西咸新区的田园城市,基础是城市,但是又和过去不一样。过去是城市为产业服务,现在我们倒过来,产业为城市服务,我们搞的田园城市,有农业,这个农业是现代农业,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种植、养殖是第一产业,加工和工厂化生产是第二产业的部分。此外,还有观光旅游、推广示范应用、技术发布、科学成果转化、产权交易,这是第三产业。这个项目就是三大产业的高度融合,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再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反过来带动农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就业、创业、安居乐业。”李益民介绍道。

反过来,仅发展现代农业行不行?“有人跟我说,你不搞城镇化,不搞工业,只做现代化农业,也能升级换代,我觉得这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没有城镇化、没有工业化,我们讲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就是一句空话。设想一下,一个没有城镇化的农村,农业发展得再好,也不能带来地价的上涨,农业用地也不可能租得出去,更不用说土地其他方式的流转了。”

在12月24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会议指出,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参照上述要求,和传统的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城镇化建设方式比起来,西咸新区将城市、乡村、园林统筹兼顾的田园城市,也许能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一个新模板。

就地城镇化

有产业依托,市民化的农民才能安居乐业

解决好进城农民工问题,建设好新区新城,都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但是,在短期内,要把所有农民集中到大中城市,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只有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推动大中城市优质资源向中小城镇乃至中心村延伸,鼓励农民向中小城镇集聚,多数农民就地创业安居,采取农村“就地城镇化”途径,这才是适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要实现就地城镇化,还需要有产业依托,有了产业才有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肖金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产业和城市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地区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完全就是单纯地为了建城而建城,结果往往导致楼建起来了,商业招来了,就以为规划好了,企业就能来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产业是需要跟城市互动的。首先在当地的基础上发展起产业,然后产业带来了就业岗位,进而才会有人来,进而才能有需求,居住需求、消费需求,这样才需要再建房子。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就会造成空城,盖完一大片楼,却不知道商业在哪儿?这是很成问题的。”

那么,农村在就地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该发展什么产业?肖金成的观点是:“‘一刀切’的建设方案是要不得的,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甚至不同地域,不同地理环境,分别制定城镇化的商业生产化路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