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学习什么(2)

向毛泽东学习什么(2)

在毛泽东看来,利用地位、权力为亲朋谋取私利,是与共产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的。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衣着朴素、绝无奢华。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所有的衣服都是旧的,有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从1952年到1962年,毛泽东没做过一件新衣服,20世纪50年代穿的一件睡衣到1971年已补了73个补丁。仅有的一块手表,还是郭沫若解放前在重庆送给他的,一直戴到临终。

毛泽东食不求精,从不吃补品和山珍海味,最奢侈的食物不过是一碗“红烧肉”。1976年农历除夕夜,毛泽东在病榻上吃了几口他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开国领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毛泽东居不求奢,长年睡木板床,床上铺垫着他长征时用过的毛毯,他以此提醒自己革命成功来之不易。进城以后他就没有棉被。天热一个床单,春秋天两床毛巾被,冬天3床毛巾被,叠在一起,睡觉时一拉。他的毛巾几乎每一条上都有补丁。

谢春涛说,一个执政党及其广大党员是否廉洁奉公,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都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为此进行了毕生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反腐倡廉思想。他的廉政思想和实践,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一向主张要从严治党。在瑞金时期,鉴于中央苏区开始出现腐败现象,毛泽东就亲自领导开展了历时两年的反贪污反浪费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运动。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又惩处了黄克功、肖玉碧等虽有战功但腐化堕落的干部。新中国初期的“三反”运动清除了一批腐败分子,纯洁了党的肌体,对广大干部进行了一次廉洁奉公的教育,树立了崇尚廉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对防止干部的贪污腐败、保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对刘青山、张子善一案的严惩,充分反映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从高级干部抓起、敢于碰硬、从严治党的决心和魄力。在反腐倡廉问题上,毛泽东特别注重对干部的廉政教育,从思想上纠正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他还建立和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以法反腐,并注意发扬民主、强化监督。

谢春涛认为,如今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不仅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侵害了人民利益,而且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很好地继承毛泽东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筑起反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向毛泽东学百姓情怀

中央苏区时期的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问题。他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在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