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学习什么(3)

向毛泽东学习什么(3)

核心提示:今天的领导干部更需从毛泽东同志这位历史伟人身上汲取智慧与前行的力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

他特别强调说:“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强盛和百姓的幸福,是毛泽东毕生的理想与心愿。为此,毛泽东一生心系百姓、相信百姓、依靠百姓,百姓的苦与乐、悲与喜、荣与辱,都令他魂牵梦萦、倾尽心血。

谢春涛说,作为党、军队、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都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根民众、以民为师,把人民当作上帝。

“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这是毛泽东在接见国民党起义将领郑洞国时,就他“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这样好”的提问作出的回答。

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天,翻开《毛泽东选集》,可以看到其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社会调查”和“访贫问苦”的内容开篇,这并非偶然。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广大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生活与求翻身、盼解放的强烈愿望后,才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与孙中山等许多革命先行者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找到了革命真正应该依靠的力量——广大工农百姓,并在此基础上和他们融为一体,时时体现着其扎根民众、情系百姓的历史情缘,依靠群众、以民为师的深邃智慧,立足苍生、鱼水情深的博大情怀,质朴无华、终生不变的百姓特质。

在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思考解决中国革命的出路和基本问题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建立并逐步发展成熟了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

谢春涛说,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不到30年的时间内,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并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焕然一新局面的根本原因。因此,怎样深入工农群众、关心百姓疾苦、切实为民服务,就成为毛泽东终生关注、思考、实践、探索的核心和焦点。而今,我们党担负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任务,向毛泽东学习百姓情怀,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汇聚起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不尽的毛泽东

在井冈山时期,在黄洋界的荷树下,原来有一块小草坪,每当毛泽东和战士们挑着粮食从宁冈登上黄洋界在草坪上歇脚的时候,战士们总是喜欢围坐在毛泽东身边听他讲革命道理。有一次,他问战士,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有的战士回答说:“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有的说:“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