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研究室:转变作风传递了净化政治生态的正能量(2)

中央纪委研究室:转变作风传递了净化政治生态的正能量(2)

愿意积极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促进社会风气转变。很多群众认为,斩“四风”不是“包大人”一人之事,而是人人有责。全社会都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行动起来,努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转作风内化为一种精神追求,形成长期坚守的自觉习惯,做社风民风转变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这场深刻的风气变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凝聚正能量,为中国梦增光添彩。有的网民留言说,习大大提出要坚决纠正“四风”,咱老百姓也要严格落实啊!中国青年报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发现“四风”问题会向有关部门举报。一些高校学生呼吁,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关注时政,完善提高自己,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铺张浪费,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群众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还存在一些担忧

群众在充分肯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对于改进作风的可持续性也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担忧。

一是担心抓作风转变是“一阵风”。一些群众反映,部分党员干部对整改作风只是抱着“装样子”的态度,打着“别撞到枪口上”的算盘,想“躲过这一阵”再说。有的群众称,现在纠正“四风”风头紧,有些人“识时务”,能“自觉”将尾巴夹一阵子,等风头过去了,狐狸尾巴没准还得露出来。

二是担心纠正“四风”可能搞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在反对“四风”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四风”的现象。群众最担心的就是这样“轰轰烈烈走过场,辛辛苦苦搞形式”,却看不到作风的转变,得不到真正的实惠。有群众反映,形式主义令人生厌,以形式主义反“四风”更让人反感。

三是担心中央政策落不到实处。一些地方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当做对上负责的一项政治任务,往往以文件落实文件,但对实质性工作却不愿抓、不敢抓。有的地方在落实上大打折扣,搞变通。群众认为,反“四风”如果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不到实处,中央的好政策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是担心整改作风出现绝对化倾向。个别单位为了达到精文简会的目的,该开的会也不开了,该发的文件也不发了;有的部门经常搞检查,占用干部过多精力;等等。反“四风”成了最终目的和应景之作。很多群众表示,反“四风”要把握好中央精神实质,如果片面执行文件上的规定,容易过犹不及。

五是担心部分党员干部没有真学、真走群众路线。有的单位关起门来搞教育、搞整改,不让群众参与。还有一些基层社区、农村长年难见干部的影子,群众反映问题无门。群众呼吁“要整治四风,就要真正接受群众监督。如果群众看不见、说不得,还谈什么密切联系群众、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