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思考的总问题:公平正义与改革发展稳定(2)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思考的总问题:公平正义与改革发展稳定(2)

改革发展稳定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定位

一般而言,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但是,从中央战略持续推进的角度看,三者之间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关系,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改革是主线或主要脉络,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之所以这样,源于当前基本国情和独特的发展路径。

从国情上看,当前我国存在两个数据:一是户籍农民9.5亿,占总人口的70%。这意味着,现代化要实现“种苹果种梨—卖苹果卖梨”转换,我们还有70%的人口没有做到;二是农村宅基地5.52亿亩,是城市社区的4.8倍。这意味着,现代化要完成“自然村落—城市社区”转换,我们还有4.8倍于城市社区的国土空间未实现转变。也就是说,从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及其现在的实现程度看,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那么,我们今天在哪里?1978年,中国启动农村改革;1984年,启动城市改革,二者构成了改革的启动阶段。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意味着中国引进市场体制,实现了重要体制的突破;2002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完成了对市场基本框架的完善工作。合起来看,1993—2013年,构成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体制突破和完善阶段。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表明,我们的改革进程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从某一方面的改革到全面改革;从先易后难的改革到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性的改革到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的改革。所以,改革启动(1978—1993)—改革的体制突破和完善(2003—2013)—改革的全面深化(2013起),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特有的路径和脉络。这意味着,改革成为我们现代化进程的主线或主要脉络。

发展缘何成为硬道理?源于我国的发展需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其一,从发展需求看,1978年启动改革,要解决温饱问题。此时,中国社会蛋糕不大,其核心需求是要做大蛋糕。所以,一直到2002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为止,中国一个时期内(1978—2002年)的基本需求都是“生产性”的,社会总体上处于进行“生产性努力”的阶段。2002年至今,虽然中国的“肚子问题”相对缓解,但是,在拥有70%农村人口和5.52亿亩农村宅基地的国情面前,中国依然要面对做大蛋糕的需求。一定意义上,中国发展依然是“生产性”偏重的状态,所以,发展仍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比较低的实际,明确强调,要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二,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看,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任务是提供足够的“苹果和梨”,最终使其达到“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多”,从而推进社会进入“产品经济时代”(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我们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则现实需求,二则内在要求,这两个方面构成当前我国国家发展的基本遵循。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