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3)

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3)

“脱离群众危险”来自哪里?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尽管不同群体、不同立场、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就“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则形成了基本共识。“脱离群众”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党的历代领导人一再告诫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但在实际生活中,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如在国有企业的改制、拆迁征地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屁股不是和群众坐在一起,而是和资本共舞,损害了一些工人、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权益,造成了他们的生活困难,结下了不少“民怨”,引发了诸多的矛盾和冲突。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数字工程、形象工程,为了自己的政绩干一些劳民伤财、违背群众意愿的事,直接或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十分不满。

第二,消极腐败现象。在长期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的考验和利益的诱惑,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多发高发的势头至今尚未遏止。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腐败最容易造成人民群众的不满和社会的激愤,因此腐败问题必然会对党的形象、对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2](p.16)“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4](p.12)

第三,作风不正现象。我们党具有优良的作风和传统,但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与这些优良作风和传统渐行渐远,党内生活庸俗化,官场风气不正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传达文件,走不出“文山会海”,很少下基层调研,偶尔下去也是前呼后拥、走马看花、蜻蜓点水,看的是“盆景”,听的是“美言”,不深入了解群众真实的情况和要求;有的图享受、摆阔气,沉溺于各种应酬之中,送往迎来,杯觥交错,骄奢淫逸,铺张浪费,而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有的沾染庸俗习气,对上级阿谀奉承、唯命是从,对群众盛气凌人、目中无人,甚至强迫命令。

第四,能力不足现象。新的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思路不对、方法不当、能力不足的问题时有暴露,不会做、做不好的问题突出。如在处理一些矛盾冲突和群体性事件中,有的认为“摆平就是水平”,不是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而是“用钱买太平”,治标不治本,掩盖矛盾,甚至“按了葫芦浮了瓢”,引发更多的矛盾;有的动不动就动用警力,采取强制手段,使矛盾激化,引发更大的冲突;有的不会做思想工作,不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正如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所说:“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