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4)

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4)

 三、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部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作为对当下“脱离群众”这一突出问题的客观反映和自觉回应,不仅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清醒认识,而且深度彰显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工作作风和党的执政形象,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伟大创举。

第一,“为民”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为民”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坚持致力的奋斗目标。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奉行“为民”的执政兴国理念。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把“为民”诠释为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在于群众路线本质上是对人民群众自身创造性生存实践的关注,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存在样态及其发展历程的关注。承载着作为目的自身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为民”范畴,决不只是对人的终极的价值诉求,或对人之为人的形上确证;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为民”价值诉求,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作为生产力发展结果和测量器的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意义表达和人性完满。“为民”的价值诉求中的“民”,既不是柏拉图的理念人,也不是伊壁鸠鲁的原子;既不是启蒙哲学家所言的机械之人,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所规定的思辨之人;而是“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处于一定的具体历史实践中的、以一定的生活方式表现自己的“现实的个人”。在中国共产党人眼里,“为民”不仅是一种感性的静态事实,而且是一种感性的历史活动;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事实状态,更是一种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社会生产关系状态。从“为民”诠释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有助于在实践中确立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理论上深度解读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开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当代建构的新境界。当然,以“为民”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丰富。怎么细化和丰富,建构一个什么样的检验标准、结构、体系、框架,需要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博弈和学术对话。

第二,“务实”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务实”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坚持奉行的工作作风,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在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务实”既是一种科学态度,更是一种政治品格。共产党人的“务实”精神,就是要谋实招、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就是要力戒形式主义,杜绝虚报浮夸的假政绩和劳民伤财的所谓达标升级活动;就是要简化和规范公务活动,少听汇报多调研实际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正视现实,敢揭矛盾,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走进车间厂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求等情况,出谋划策,鼓励企业改革创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努力使企业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群众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诚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把有限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