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邵逸夫:传承慈善精神(3)

纪念邵逸夫:传承慈善精神(3)

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需要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

在慈善和社会公益方面,邵逸夫先生无疑树立了一座丰碑。早在1973年,邵逸夫先生就在香港设立私人慈善机构,确定宗旨是协助促进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四十载。与其他一些慈善家不同,邵逸夫先生捐赠的教育项目和学校,鲜有卷入争议者。这源于其规范的基金会运作与管理,建立与我国内地办学环境相适应的捐赠机制,这也是值得内地公益机构学习、借鉴的。

邵逸夫对内地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的捐赠,都是通过香港邵逸夫基金实施的,而在实施过程中,与教育部建立紧密合作,可以说,这是民间慈善基金会与官方合作,共同改善我国学校办学条件的典范。

根据《香港邵逸夫基金内地教育事业赠款项目管理办法》,不论是高等教育领域还是基础教育领域项目的申请,都要经教育部聘请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向邵氏基金推荐。未经专家评审的项目,将不能获得邵氏基金资助。邵氏基金之所以采取这种办法,是结合我国内地的教育实际的,一方面,通过教育部门的评审,以确保其捐建的项目,不是“短命”项目——邵氏基金明确规定,赠款兴建的基础教育项目,应建设在经过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的,长期保留的学校;项目的使用期至少在五十年以上。另一方面,通过教育部的参与,明确被捐学校履行的义务,并得到有力的实施,比如,邵氏基金要求捐赠高校的建筑物,项目单位确保能够提供不低于1:3比例的配套资金。

我国内地近年来民间教育慈善事业也迅速发展,但却存在效率不高、民间和官方各自为阵的问题,甚至有公益人士与地方政府产生矛盾,这有多方面原因,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觉得公益人士是在添乱(不像捐钱那样受地方政府欢迎),但也有教育慈善本身不规范、选择的慈善模式不合适的问题。邵氏基金在内地多年的规范运作,大规模捐赠5000个项目的慈善伟业,给内地教育慈善公益人士的启迪是,民间教育慈善,完全可以和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各司其职,推动教育进步。这一点,内地的营养午餐计划,也可以说是民间和官方互动的成功案例。【详细】


中国青年报:邵逸夫逝世不只是娱乐界大事

尽管邵逸夫早已是公众所熟悉的名字,但大多数公众对他的认识,大概从昨天才真正开始。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他生于清末,去时已是21世纪。对邵逸夫更深入的报道还会继续,但令我稍稍惊诧的是:一些网站将邵逸夫逝世列入了娱乐新闻。

“邵逸夫逝世”是不是一条娱乐新闻?初看起来将其列入娱乐新闻也许并无不妥,因为邵逸夫不仅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而且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无线两个影视王国,培育了无数演艺人才。有评论甚至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但“娱乐化”解读邵逸夫既流于浅表,也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邵逸夫之所以被公众所了解,他的逝世之所以会引发广泛关注,不在于其娱乐圈内的名气,同样不在于其不菲身价。邵逸夫再有名气,也许还不及那些每天八卦迭出的影星;邵逸夫纵是巨富,但也没有站在财富金字塔的最顶点。邵逸夫和内地民众之间的“亲近感”,其实更多来源于他的财富外行为。那些由他出资、在稍微像样点的内地大学都会有的“逸夫楼”,已不用再特别提及,因为它早已人所共知。但关于他其余的慈善举动,公众虽略有耳闻,却未必全然知晓。譬如,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譬如,2002年,他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再譬如,四川汶川地震,他们夫妇捐款1亿元港币,四川芦山地震又捐款8000万元人民币。

邵逸夫的慈善与热心公益行为,无疑是他同时代的那些名人所难以企及的,甚至也创造了一个令后来者只能奋力追赶的高度。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在乘鹤西归之后再来盘点邵逸夫先生的遗产,相比于其在娱乐界的巨大成就,他留下的更是一种充满哲学意义的健康财富观: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对于富豪们的财聚财散,西方国家说得较多的一句话是: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但邵逸夫展现出的更是一种东方式的财富管理观。他在尽最大努力进行慈善公益,但与此同时,他的财富与资本却得到了同步的扩张。1985年,邵逸夫大举捐赠的第一年,《信报》估算邵逸夫的资产为33亿港元;2006年,媒体估计邵逸夫的总资产已逾200亿港元。财富并不是坏东西,它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进步。【详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