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农村改革如何破题(6)

新一轮农村改革如何破题(6)

 怎么让农民工获得应有的财产权利保障?

新华网记者在街头采访到的几位农民工都不约而同地在担心一个问题: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能为我带来什么?这也是近期在互联网上讨论很热烈的一个问题,还有网友在新华网发展论坛上留言说,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改革怎么让这些农民工从家乡土地资源中获得应有的财产权利保障?也有人提出,伴随着城镇化大潮,会不会有些地方出现打着改革的旗号,实际赶农民进城、变相圈地,让农民流离失所,您认为应该怎样防止出现这类现象?

刘守英:给农民完整的承包权 即使进城也不能剥离

农民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出去的人土地财产权怎么保证的问题。我自己觉得,这一块下一步可能要有更明确的制度设计。第一个就是农民的承包权要给完整,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流转权,要给完整。第二件事,在地方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权利实现,就是不管这个人到哪儿去,去多久,是否变成了城里人,只要他原来是以农民身份获得了这个承包地,这个权利就是他的。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两条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地方政府不能以农民变成城市户籍以后就把他的承包地给收走。第二,经济工作会议开的同时也开了城镇化会议,就是农民融入城市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即便他融入城市,这个土地是他的财产权,我们不能因为他变成市民就把他的承包权给拿走。第三,承包地最重要的就是地租权,这个地就是人家的,土地的出租租金就是农民的,这个必须要明确。

警惕土地改革“走偏”的三种表现

至于网友担心的,伴随着城镇化大潮,会不会有些地方出现打着改革的旗号,实际赶农民进城、变相圈地,让农民流离失所?我觉得这些网友是非常有真知灼见的。现在大家都在说改革,改革千万不能作为一个旗号。现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最担心的就是走偏。现在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在哪里?地方政府的征地卖地机制没改,然后就去动农民的宅基地、承包地搞流转,建房子,来节约用地,来搞城市建设,那这个改革就是走偏的。第二,检验你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的重要标志是两个,第一个,是不是以增大农民的财产权为宗旨的,改革的制度安排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农民的财产权赋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收益,这个方向就是改革。如果你改了半天,把人改上楼,最后缩减了农民财产权益,那这个改革就是走偏,这就是借改革的名义。第三,是不是提高土地效益。现在城市用地效率也不好,农村用地效率也不好,非常重要的是在土地资源配置制度安排上有问题。所以在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上,实际上是要通过制度改革来改变我们目前土地粗放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很多用在政府财政,用于整个政府的开支,这个是要来调。我们制度改革以后,市场配置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通过这些来保证我们未来的用地空间,也改变现在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