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院士头衔该“瘦身”了(3)

【案例】院士头衔该“瘦身”了(3)

工程院士人均兼职7.2个该减负了

其实,两院在数年前就明确要求:“院士应避免过多的社会兼职。院士兼职必须要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不应徒挂虚名。要与自身精力相适应。”尽管如此,可院士兼职过多的问题并没避免。

一方面院士成了香饽饽,争抢院士成了寻常景观。当然,有的是渴慕人才,有的则是“千金买马骨”,把院士当做装潢门面的金字招牌,甚至把引进多少院士列入了“政绩榜单”。院士总量就那么多,即使争抢不到给其挂个虚职也成。于是乎,人均兼职7.2个就成了“必然”。

另一方面,各地竞相重金聘请,统一配车,赠别墅外加不菲的年薪,不能不让人动心。有的甚至兼了人家的职,荒了自己的田。还记得当年,曾深陷浙江大学药学院论文成批抄袭门的李连达院士,所搪塞众口的就是在不同兼职机构中带有5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时间不够、精力不够。

可见,无论从保护中国学术的创新力,院士本人的身心健康,还是维护院士的公誉计,都有必要把过多的兼职负担降下来。

避免院士荣誉成“爵位”

事实上,很多人没有分清院士“退休”与“退出”的区别,简单的讲,作为最高的学术荣誉,“院士”本身就是一个荣誉称号,是对过去工作的高度肯定,因此,院士只能从工作岗位“退休”,但院士头衔仍然保留。而“退出”则意味着从院士名单中除名。

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其中“退休”和“退出”就有着不同的含义。

现在舆论讨论比较多的是“退休”的问题,而挡在退休制度前面最大的阻碍是利益固化问题。在我国,“院士”两个字意味着更大的行政权力和更多的科研资源,院士所在的单位和地方政府会竭其所能的吸引更多的院士“加盟”,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各地对院士是按照副省级待遇对待的,医疗、住房等标准都要提高一步”。

除此之外,一些院士还利用强大的学术影响力到处兼职。刊发于2012年5月《学习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透露,“在78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有5610个兼职,人均兼职7.2个。”院士群体之“忙”可见一斑。

从这个角度讲,很多院士并不想退休,即使是有一小部分院士想退休,所在单位也会设置重重阻碍,这也就出现了中国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的那句名言:“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

如果院士永远不退休,就意味着这个高尚的学术桂冠成为“荣誉+利益”的复合体,与名利双收的“爵位”无异——一朝获封、终身得益。

“荣誉”是应当保留的,但“利益”必须剥离出去,这就必然要求院士在一定年龄、一定条件下从所在单位退休,并且要对商业性的兼职做出必要限制。

而下一步的改革才是“退出”机制,即剔除名不副实的人——即使是极个别的,也需要从制度上予以完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