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利于低碳经济实现跳跃式发展
当前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低碳经济发展是弊远大于利 :一是自然资源的支配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所以他们倾向于低价、突击性地使用这些资源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GDP。二是地方政府也乐于吸引那些高消耗企业来与自己手里的资源相互配合,来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正因为如此,在地方政府绝对掌控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各地最容易发展起来的自然就是高资源消耗的产业,而后者往往也就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
与此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既与地方政府拥有的“比较优势”相抵触,再加上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于是地方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天然的抵触偏好。在地方政府的多方抵制下,低碳经济规模难以快速扩张,清洁能源、低碳技术与产品由于缺乏足够的有效市场培育,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陷入了事倍功半的困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个改革重点就是让地方政府失去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能力,受地方政府保护的高消耗产业将失去保护,在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下严重过剩的产能将较快地被淘汰,相关企业“垂而不死”的奇迹将不再出现。相应地,随着高碳经济冲击减弱,低碳经济发展空间将相应扩张。
可以预计,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型与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即使不出新的政策,只要将已出台的扶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其产生的政策带动效应也将会明显放大,低碳经济必然出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另外,我们注意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中国改革2.0版的核心内容是启动全方位的改革,这必将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制度创新提供良好机遇。过去无法启动,或者启而不动的改革,现在可以有效启动;过去进展缓慢的改革,现在可以加速推进。这就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将因为新一轮制度创新而迎来跳跃式发展。
五、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型经济逐步形成
我国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具有以下两个迫切性:一是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已经消失,依靠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从资金价格看,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3%,对欧元累计升值超过20%。从工资水平看,2012年7月China Briefing的调查显示,中国最低工资2250美元/年,仅次于马来西亚和泰国 ,大约是越南 、老挝、印度尼西亚的2倍,印度的2.3倍,柬埔寨和孟加拉的3倍和缅甸的5.5倍。按照十二五规划,五年间工人的最低工资将翻倍,届时中国劳动力价格将显得更加昂贵;二是世界即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创新革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历史使命。历史上,中国曾经绝缘于西方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以至于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第三次革命时期,我们赶上了信息化浪潮,尽管只是一个追随者,我国凭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开始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未来新的一轮产业革命中,中国与西方国家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了,我们不仅需要凭借当前具有的人才、技术、资金和庞大国内市场,更主要的是需要形成一个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创新的浪潮中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