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

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延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融入到城镇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就必须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首要任务。中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既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城镇化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更主要是基于我国特殊国情、特定发展阶段及国内外城镇化历史经验与教训而作出的战略抉择。从特殊国情、特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当前世界上实现城镇化的发达国家人口加在一起也就10亿左右,在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数以亿计人口城镇化的深刻社会变革,就必须把以人为核心摆在首位。从国内外城镇化历史经验与教训来看,历史上世界城市化浪潮衍生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城市病”,尤其是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的拉美诸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深陷“拉美陷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样本;我国过去几十年倾向以物为主的城镇化实践,只讲土地城镇化,不重人口城镇化,使各式各样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的圈地造城运动愈演愈烈,也为中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供了逻辑前提。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这实际上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如果剔除城镇2亿左右的农民工,我国真正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35%左右。所以,一定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大力推进户籍、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等各方面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到2020年确保实现“三个一”,即解决约一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一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一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使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坚持把以人为核心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始终,必须坚持以多元并行为主要路径。我国巨大的人口城镇化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选择多元并行的发展路径。首先,布局应多元化。按照国家“两横三纵”宏观战略布局,从各地区位优势、现实大势和未来趋势出发,因地制宜,上下衔接,抓紧编制各地区域性城镇化规划。规划编制,既要坚持前瞻性、科学性,准确把握城镇发展的定位、定性和定向,又要注重权威性、严肃性,制定的规划红线、生态绿线、自然水体保障黄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紫线,不能随意变更,随意突破。其次,规模应多元化。实现数以亿计人口的城镇化,发达国家单一型、集中式的大城市发展老路肯定走不通,必须按照以人为核心的要求,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新路。怀化作为地级城市,要围绕构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中心城市,大力推进以鹤中洪芷一体为龙头、其它特色县城为骨干、县城周边小城镇为支撑点的城镇化进程。再次,主体应多元化。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龙头,放宽政策,放开领域,积极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城镇建设和经营,努力培育和壮大城镇化发展的市场化、多元化主体。具体做到“五个善于”,即大力申报项目,善于用国家的钱办城镇的事;大力招商引资,善于用市外的钱办市内的事;大力盘活资源资产,善于用看不见的钱办看得见的事;大力政策融资,善于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大力改革创新,善于用民间的钱办社会的事。另外,风格应多元化。坚持走差异化、多元化路线,注重把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城镇空间,确立和放大特有的区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建设和形成城镇标志性地段和标志性建筑,着力打造彰显个性、凸现特色、风格独具的“不一样”城镇,切忌遍地开花、贪大求全、千篇一律、千城一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