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中农+老年农业
《南风窗》:最近几年,政府一直推动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2013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贺雪峰:从这种表述看,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而不是当前2.1亿户小农,将受政策鼓励和被扶持。“推进”的含义就是要通过国家政策乃至资金支持,改变当前小农经营占绝对主导的农业经营格局。
这四种模式中,家庭经营并不仅指当前2.1亿户小农的经营,而是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在内的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所有农业经营方式。
当前农业中仍然保留集体经营方式的已极为罕见,将来也很难成为农业经营方式中有地位的方式。合作经营是过去几年国家大力鼓励推进的经营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农业合作经营数量已经极大,但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合作社数量极少,更多是资本或个人打着合作社的幌子套取国家补助资金。
过去政策文件中提“公司+农户”,提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的核心都是企业经营。不过,一般都只是涉及产前、产后环节,比较少涉及产中环节。现在讲企业经营,应该是指企业直接到农村经营种养业,工商资本在农业中的位置被强化了。
以我的判断,再积极“推进”,集体经营和合作经营的发展空间也不大。企业经营可能会有很大积极性,但面对汪洋大海般小农,空间也不会太大。不过,企业可能反过来借此要求国家更多政策和资金扶持。家庭经营中,小农经营仍然将占主导,在国家支持下,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可能有较大发展。
《南风窗》:事实上,在大量农民进城的情况下,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农村社会的确面临需要重组的重大问题。
贺雪峰:是这样。当前农村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人地分离,很多承包土地的农户进城务工经商,已经不再耕种土地,他们将土地流转出来。有关部门调查所获数据,当前中国承包地的21%已发生流转。
农民进城分两种情况,一种家庭成员部分进城,其承包耕地由留守在家的中老年父母耕种,形成了一个农民家庭通过代际分工来获得“务工收入+务农收入”的结构,缺乏在城市务工机会的中老年农民因为务农而有农业收入,也因为务农而可以随季节展开自己的生命意义、生活过程与节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