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城市改革:给大城市病开药方

北京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城市改革:给大城市病开药方

核心提示:“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北京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但在长期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比较明显的"城市病",解决体制性矛盾,缓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迫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4年主要任务以这样的表述开篇,如何寻求治理大城市病的新思路、新办法,成为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治理大城市病方面,北京将从人口、环境及新型城镇化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2%、水耗降4%、大气细微颗粒物降5%、碳排放量降2.5%等一系列可执行的量化指标……

人口调控

研究建立与人口调控挂钩的政府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明确区县调控责任,实行重点督查考核;切实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来;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积极研究相关服务保障措施。

区县要有人口调控目标

解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认为,控制人口增速首先要将任务落实给各区县,区县通过自身特点和定位制定合理的人口总量控制,再将相关的产业和社会资源与人口数量目标相结合,避免人口调控成为多头管理、又谁都不负责的“一纸空文”。

徐逢贤说,未来要根据新城的人口数量引入学校、医院以及增加就业岗位的相关产业,完善社会保障建设体系,让中心城区人口不再继续增长,郊区县人口数量及产业稳步提升,让产业带走一批人口。

提前做好新生儿相关配套准备

解读:徐逢贤表示,北京应对此早做准备,比如按出生人数推算出所需的社会配套设施,增加产科床位、幼儿园、中小学的招生数量等,不能等到“孩子潮”出现再去解决。“产科床位和幼儿园招生数量的增加,都需要大量人才的储备,北京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从业人员待遇,以此吸引更多人从事相关行业。”徐逢贤说。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国福建议,政府应减少商业用地的审批,将一些商业用地改为教育用地,来增加幼儿园和学校的规模。

环保治污

2014年北京大气细微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研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环境质量严重超标地区实行限制性开发措施。

大气治理要有一体化联动计划

解读:业内认为,北京本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立下当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的“军令状”十分必要。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蓝虹认为,以目前北京的治理力度来看,该目标还是可以达成的。“目前北京正在筹备一个全方位的PM2.5控制一体化联动计划,包括工业、交通、农业等多个方面的污染物排放治理都包含其中,除已经陆续出台的部分政策外,北京还将增加包括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交易平台等环境经济政策,全方位发力。”蓝虹称。

防止企业“隐形”排污

解读: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本次北京将这部分内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体现出了北京除了治理已经产生的污染外,也在不断加强对于环境本身的注意。马军坦言,北京目前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容量、大气容量都被严重突破了,而且因存量较大仍有问题不断加剧的趋势。在此情况下,马军建议应加强对于环境数据的监测力度,尽可能地避免企业采取各种办法回避监管,“隐形”地突破环境容量而公众并不知情。

基础设施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研究编制到2020年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完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改造中心城主要拥堵节点,中心城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8%。

郊区轨道交通应成重头戏

解读: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认为,北京轨道交通未来的看点在于郊区县,并且应是以地上为主的轨道交通。“郊区的出行便利了,自然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中心人口的疏解也十分有利。”

赵坚表示,到2020年的轨道交通建设除要规划郊区县的建设规模和速度之外,还要着眼于短途通勤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可以与房地产相结合,建设30-50公里、可以与主干线方便换乘的短途轨道交通,让人们一出小区就可以坐上地铁,以此减少地面交通的压力。

应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

解读: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傅崇兰说,提高公交出行比例,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并构建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提升交通枢纽场站换乘设施建设。

傅崇兰认为,北京的人口密度大,鼓励民众选择公交出行,就要建立公交车动态调整机制,比如在节假日之前做好预案,及时增开线路,在人口出行次数下降的时候增大发车间隔,减少公交车的空驶率。此外,新小区居民入住以及工厂企业搬迁的信息公交部门都要掌握,并及时开设线路。

新型城镇化

增强城市副中心和新城承载能力,为其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接合部地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避免新城沦为简单的“居位区”

解读: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指出,过去北京卫星城的建设功能单一,基本上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经济支撑能力不强,结果就出现类似通州今天这样的情况:居住规模与就业岗位不平衡,出现潮汐式交通。

他建议,城市副中心建设视野要超前,无论是城市副中心还是新城,都要充分把握特大型城市发展规律,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超前、高标准规划建设;在经济发展上,要发挥北京的资源优势,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应严防大财团圈地

解读:赵弘认为,在集体土地流转集中的过程中,要严防有实力的大财团、投资者圈地,最大程度地实现集体土地保值、增值,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例如北京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地区丰台,在城乡一体化中,正在探索通过置换等方式把原本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到区位优势明显的重点功能区周边,同时引导实力较强的集体经济组织参与进来。此外,小城镇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副中心、新城一样,也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和产业支撑。

住房保障

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已开工项目,年内竣工10万套;加快推进城六区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年内同步完成1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推进自住型商品住房建设,新增5万套供地等。

租赁市场应出台规范条例

解读:除了调控以外,针对目前群租房屡禁不止、黑中介频现的租赁市场,北京市住建委主任杨斌透露,房屋租赁是房屋整体供应体系的重要方面,目前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比如非法群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同时中介违规行为也很突出,尤其是黑中介。

为此,北京市今年将启动房屋租赁条例地方立法的前期调研,主要是将对租赁市场的规律、问题、症结进行摸底,积极稳妥地推进条例制定。“与目前已出台的房屋租赁方面的规定相比,条例出台后各方面将更加完善。”

调控政策应照顾中低端需求

解读:低端确保以租为主、租售并举的保障房建设,分配、后期管理顺利推进,中端加快自住型商品房的上市,高端逐步回归市场,进而通过有保有压的方式确保房价基本稳定,这是杨斌在昨日列席“两会”小组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信息。

在杨斌看来,年内楼市调控的主要发力点应当在中低端供应保障方面,他表示,夹心层是北京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受房价影响最大的人群,如何将这部分人群的购房需求合理分化解决,需要继续通过依靠市场手段分化解决好。

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服装、小商品、建材市场逐步退出。对于深度调整产业内部结构要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加快发展。

批发市场外迁应避免“一刀切”后遗症

解读:北京社科院副院长周航认为,批发市场的扎堆为交通运输与环境治理带来麻烦,因此对批发市场的“断腕”处理为缓解特大城市的生存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批发市场的外迁要避免因"一刀切"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受当前市场影响,目前已有部分批发市场倒闭或进行业务调整,政府的政策也正在加速批发市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但政府应该注意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去调节商户的去留问题。”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要尊重商户的发展意愿,合理解决人口迁移问题,并给予搬迁商户一定的经济补偿。

传统产业应吃透大数据概念

解读: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大数据有助于提高传统产业的服务效率,提升传统产业的个性化服务能力。但在转型过程中,传统产业应正确理解大数据的概念,通过把握行业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挖掘。可惜的是,既掌握行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的新型交叉型人才仍旧缺乏,这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瓶颈。

洪涛认为,利用新型科技手段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传统产业与网络经济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二者应融为一体,形成有机的商业整体。

北京商报记者 齐琳 方彬楠 蒋梦惟 李子君 陈婷婷 卢亦杉 孙丽朝 胡潇/制图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