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与政府治理之道(2)

经济危机与政府治理之道(2)

二、分散不是危机,集中是危机

古代的危机,都是好大喜功的政府发动战争或者内部政治权力斗争导致的内战导致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过剩危机,其实也是政府集中的行为导致的。正是政府的集中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使得分散的风险集中起来,进而转变为集中的危机。

市场中的风险及其个人的危机之所以没啥大问题,因为它都是很分散的。假定存在生产者张三、李四、王五,他们都要做产品来赚钱。他们要赚钱,就要做好产品,就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一定要知道别人需要什么,而且越专业化的服务越好。假定张三是审慎的生产者,而李四是风险偏好的,王五是保守的。在市场里面,保守的王五,显然是做不大的,他从做小商品开始,一直到老,都在做小商品。张三是审慎的,他从小商品做起,逐步发展到做大宗商品,从本地贸易做起,一直到区域贸易,一直到国际贸易。他还会逐步从做产品,到做房地产,到做投资,然后还可能做金融。他是审慎的,逐步发展的,稳扎稳打的。李四是风险偏好的,所以,他觉得做小商品没有风险,也没有暴利,不好。做企业,做投资,做金融,也不好。他最喜欢的是进行风险投资,他喜欢做期货,喜欢做股市短期波段操作,喜欢做头寸,喜欢卖高买低,喜欢炒汇,喜欢做衍生证券。只要有风险的,他都喜欢。扩展的市场显然是有无数张三、无数李四,还有无数王五组成的。无数的王五,没有风险,自然也不会有危机。无数的张三,稳扎稳打,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李四虽然偏好风险,在过去经常被当作投机商,但没有它们,就没有经济的活力,就没有创新,没有价格高昂的奢侈品,也没有超级便宜甚至低于成本价的产品。

当然实际上的市场不可能只是一般的日用品,还包括房地产等资产市场,也包括产权市场、证券市场,还有金融市场、期货市场。这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使得无论审慎的张三、偏好风险的李四、还是保守的王五,都处于风险的状态,即使赵六在某个领域存在产品压倒优势垄断地位,自然的垄断地位,乃至国家垄断地位,都因为市场的充分存在而面临竞争的压力,甚至可能很快失去生意,退出市场。因此,保守的王五,他们稳定没有风险的小本生意会因为大批量低价格超级市场的出现而倒闭。居于垄断地位的赵六们,如诺基亚会因为iphone 的横空出世而失去市场,而互联网的微信则一下子让处于自然垄断加行政垄断地位的通信公司失去了利润丰厚的手机短信市场。

现在为了让保守的王五能够继续经营他们的小本经济,政府介入,成立担保公司支持银行给他们无息无担保贷款,或者给银行补贴给他们无息无担保贷款,王五们可以继续安心经营了,但他们的风险集中到了政府身上。银行没有风险,还有政府担保,何乐而不为呢。审慎的张三,在风险面前很是审慎,但随着风险增加,张三们也会考虑缩小生产规模,或者退出风险加大的项目,为了支持张三们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产业,从而确保经济增长,政府也给予其担保条件很好的低息贷款,审慎的张三们吃了政府的定心丸,开始改变审慎的心态,继续进入很有风险的项目。偏好风险的李四,一见风险增大,也开始举棋不定,毕竟赔大钱,不是偏好风险,偏好风险,也是为了赚大钱。政府也开始给风险项目提供担保或者补贴,甚至给纯粹赔钱的项目,如新能源,提供补贴,让其短期赚钱。其结果是,政府把市场的所有风险,都通过财政补贴和风险担保,转移到了自己身上。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银行虽然转移了风险,但政府兑现担保的过程非常复杂,而且存在很多官僚主义和政治角力。其结果是,远离政治的公司开始首先遇到危机,远离政治的银行也首先遇到了违约的压力。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不能随意增税,甚至还要减税,扩大了财政危机。政府唯一的选择就是开动印钞机,增发货币,量化宽松。结果是,CPI 的上涨虽然比较稳定,但是货币本身开始贬值,人们开始抛弃储蓄,转而购买黄金、资产等进行保值。资产泡沫开始膨胀。政府虽然没有增税,但是因为资产膨胀而扩大了实际的税基而增加了收入。当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时更因为地价上涨而获得了巨额的收入。政府介入经济,也不纯粹是担保或者补贴,它也会开公司,进入一些垄断领域,因为政府开的公司都有很好的政治背景,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很便宜的资金和担保,甚至是土地供应,其结果是政府的公司也走出垄断领域,开始进入高风险的领域。政府介入经济,不仅集中了风险,解决了各类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从而让大家都勇往直前,赚了大钱,而且还让政府自己以及政府的公司,也赚了大钱。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劳动力供不应求,政府因收入大增也开始大笔花钱,国外慷慨援助贫困国家,国内大搞民生福利,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培训,高额养老金,大家似乎都皆大欢喜,一派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气象。当然货币也一天天的贬值,每个人都害怕把现金砸在自己手里,每个人都倾向于信贷消费,每个人都不需要自己有资金,就能够贷款做生意,赚了自己的,赔了,谁知道谁来承担风险。

自然,这个经济体里还有很多不相信政府的,他们依然按照过去的规则行事,但是他们似乎发现过去好使的现在都不好使了。无论是保守的、审慎的,还有风险偏好的,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他们发现都被时代抛弃了。喜欢储蓄的,储蓄没过多久就折损大半。喜欢安居乐业的,发现贷款买大房子,买好多房子的人一下子发了大财,和自己远远拉开了距离,自己本来还是中产阶级,这下子跌入了社会的基层。喜欢自有资金创业的,稳步发展,不要贷款不申请补贴的,不是规模跟不上同行,就是发现自己虽然是赚钱的,其实是在做亏本买卖,因为过去的利润率其实是赔本的。喜欢风险的企业家们,发现新生的企业家比他们玩得更大,他们是在玩风筝,还拉着根线,这些大鳄居然连线都不要,风筝拉着他们也敢上天。于是传统的美德都失去了任何激励,勤俭节约过时了,储蓄过时了,铺张浪费时髦了,为自己负责成了不道德的要求,一切都由政府来解决,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天上不会掉馅儿饼,过去是真理,但现在大家都在吃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谁还去辛苦努力做馅儿饼呢?

当然,这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大家都在击鼓传花,与传统击鼓传花不同的是,花很多,都在传递,很多花还是看不见的,每一次接花都有钱可赚,但花越来越重,只要到接花的人终于接不住、或者接住了不想接的人越来越多而停止这个游戏的时候,危机就集中爆发了。这个花压根就不是花,更不是什么烫不烫手的山芋,而是一个包袱,它会让你一下子破产,名誉扫地,分文不名,而且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同时发生。危机一旦开始,经济就开始衰退,资产泡沫首先应声而落,然后是产生大量的违约,三角债,然后是公司破产,裁员,失业率上升,资金奇缺。政府财政立即陷入危机,收入减少,而支出却开始大增。政府不得不减少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支出而缓解财政危机时,却遇到了严重的政治阻力,政府就不得不债台高筑。

市场经济总是有风险的,但也正是有风险的存在,才使得每个人的行为是负责任的。在这里,审慎是美德。审慎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知成本和收益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企业家总是做得比市场要求的多,也就是只有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才真正知道市场的边界在哪里,而且也能够用较低的价格来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但这有风险,风险就是走过了,就会导致亏损。如果大家都一起走过了,就会导致经济过于繁荣,接着就是实力小的被淘汰,导致经济萎缩和失业增加。所以说每个人都会面临经济危机,关键是会不会发生集中的危机,是不是会一起都走过了头。分散的市场经济,显然不会都走过了头。因为即使在危机时期,很多公司倒闭了,但还有很多很健康的公司加班加点,还要继续扩大生产。分散的危机,让企业家分散地解决危机,而且一旦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其他企业也可以并购这些不良企业。一旦一些企业退出市场,其他企业,甚至新生的企业就会成长起来。发生了经济危机,企业家们相互调适,各方面相互补充,各自存在的局限性,需要用别的优势弥补,对个人来说有危机,但整个市场的周期相对讲应该是比较平稳的。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就像潮汐,稳定得很。有些企业被卷走了,有些企业被拍死在沙滩上,但都不影响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

所以,经济周期不是危机,只是有风险,风险是分散的,危机也是分散的,它是可以分散得到解决的。但是如果政府集中风险,也等于是集中了危机。由于人是策略性动物,政府集中了风险,实际上也是放大了风险。即使政府开始时有能力解决这些风险,但一旦风险被人们的策略行为放大了,政府终将没有能力来处理这些危机。计划经济是如此,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集中危机,也是如此。对此,政府的治理之道,不是要集中风险和危机,而是要分散风险和危机。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