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着力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
建设内陆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疏通对外交通要道,尽快编制促进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综合交通规划,对外形成通畅便捷的立体开放空间,对内形成全省4小时经济圈。优化高速公路路网,提升运力,加快国、省骨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网建设,促进公路配套成网、有效衔接。加大铁路建设力度,提高复线率、电气化率和铁路网密度,启动渝厦高铁湖南段建设。加强“一湖四水”航道疏浚,提升水运能力和效益。进一步强化省会长沙的交通枢纽作用,充分发挥京广、沪昆、渝厦三条高铁交汇的枢纽优势,建设好长沙高铁站至黄花机场的磁悬浮列车线,增加黄花机场国际客货运航线,促进高铁新区与临空经济区的融合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湖南内陆水、铁、空口岸体系。加快岳阳城陵矶、长沙霞凝港口岸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五定班轮”直达航线和班次。将株洲火车站建设成为内陆铁路口岸,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取开通株洲-广西-越南、株洲-新疆-欧洲的“五定班列”铁路运输和到达岳阳、北部湾、珠三角水运口岸的铁江、铁海联运。长沙、衡阳、郴州、湘潭等海关特殊监管区,要争取在创新进出口货物监管服务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有所突破。积极推进大通关及电子口岸建设,推进湖南主要城市与主要口岸之间快速转关通关合作,简化跨关区转关手续,提高通关能力和效率。
积极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争取将岳阳城陵矶港等主要港口列入上海自贸区启运港退税试点范围,积极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相关政策探索制度创新,积极申报建设国家自由贸易园(港)区。
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鼓励和扶持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鼓励和扶持外贸企业改进设计和工艺,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自主品牌。积极开拓中东、中亚、拉美、非洲、东欧、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市场。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合理扩大进口规模,加强进口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充分发挥进口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促进作用。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探索建立“负面清单”,推动建立检验检疫、海关、外汇、金融服务、贸易物流、商务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联动机制,提升贸易投资服务的便利化程度。鼓励创办和积极引进国际贸易与投资的专业化服务机构,着力提升贸易投资服务水平。
3、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新“航母”
打造全国商贸物流中心。构筑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四重物流服务时域圈,重点发展长株潭核心物流区,实现全省水路、铁路、航空、公路运输之间及省内外之间的“无缝衔接”,建成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连接国际的商贸物流中心。以长沙市被列入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为契机,在长株潭城市群布局建设现代化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打造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现代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仓储物流基地,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积极引进和培育电商企业。在岳阳、怀化、郴州市打造物流次中心,形成“一核三点”的物流产业布局。
建设全国特色金融中心。将长沙打造成为全国两型金融、创新金融、文化金融中心,确保到2020年,湖南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在两型金融方面,申请建设全国两型金融中心,形成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排污权和碳交易,以及相关金融辅助产业、金融衍生产业等金融创新集聚区。在创新金融方面,建设支撑创新创意创业的全国性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并购投资、众筹投资等全国性产业基金集聚区;依托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汽车、游艇等先进制造业,打造全国性融资租赁集聚区;依托国防科技大学超级计算机技术和长沙超算中心,推进建设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数据处理中心、票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灾备中心等,打造全国性金融服务后台集聚区;以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平台为龙头,积极探索建设第三方支付、NFC、P2P等互联网金融集聚区;依托湖南股权交易所,抢占中部地区场外资本市场战略中心。在文化金融方面,扶持湖南文交所、联合利国文交所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文化艺术品信托、文化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扶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境外、省外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本地金融机构,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创新,维护金融安全,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
升级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紧跟全球技术发展前沿,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信息、生物医药等有基础、有潜力的产业,加速培育多点支撑的产业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推动工程机械和工业装备设备向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小型化、特大型化转型,推动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提前布局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扩大有色金属、碳/碳复合、超硬耐磨、电池等优势材料的应用,加强对稀土、纳米、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的跟踪和深度研究,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产业扩大产能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加强本土配套,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抢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加快相关软件支撑和应用系统开发,发展移动终端、智能家居、可穿戴、运动健康等信息消费产品;抢抓健康产业发展机遇,加大中成药与现代新药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动全省重点高新区、经开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实施质量振兴工程和精品名牌战略,努力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湖南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最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