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 (4)

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 (4)

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出台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各类城市的条件和办法,先行消化已常住城市的农村户籍人口转为城市户籍人口,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市新区建设必须合理规划产业用地与商业用地、生活配套设施用地的比例,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集聚人口、繁荣城市。坚决制止城市建设中随意削山填水现象,增加城市公园、绿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便民设施,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加强城市旧街区和文化点保护,延续和彰显城市历史文脉。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城市精细化、实时化、高效化管理。逐步降低城市建设对土地融资的依赖,积极探索市政债、资产证券化、公私合营等城市建设融资模式。

推进精准扶贫。改革盲目给钱给项目的扶贫方式,坚持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个脱贫计划的精准扶贫。坚持教育扶贫优先原则,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不让贫困家庭儿童输在起跑线上;实行贫困家庭青年免费职业教育,不让贫困延伸到新一代。对生存环境恶劣或对重点生态保护区有影响的扶贫点,宜结合城镇化发展,实施移民脱贫;对具有一定生产基础的地方,要扶持其发展生产脱贫;对因大病、残障等因素致贫的家庭,要通过社会保障、慈善事业进行托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以“水更清”为目标,抓好三湘四水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抓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山更绿”为目标,抓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山体修复。以“天更蓝”为目标,加强工业废气、建筑扬尘、汽车尾气和雾霾治理。以“地更沃”为目标,加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和中低产农田改造,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试行休耕轮作制度。加强“一湖四水三屏”生态保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开放经济带提供重要的生态保障。加快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地区间生态补偿与生态支付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系统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6、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省级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盘活国有资本资源,提升国有资本的活力和增值力。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清理和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切不合理规定,创造条件让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制订负面清单,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推进水、电、天然气、交通、电信等领域的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完善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化的保障机制,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对规范管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全省统一互联的网上办事大厅,加强电子监察。加快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促进行政扁平化,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考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引导各级政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上来。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民生、生态等方面的比重。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事权,以此确定三级税收划分比重和省级转移支付总量;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整合和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转移支付;增加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促进财政投资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加快推进营改增试点,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

只要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切实发挥好“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就会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