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谈的是什么?(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谈的是什么?(3)

无论哪家媒体,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受众,观众、听众、读者、网民是什么人?是人民,人民的一部分。如果某一种新闻媒体的声音偏颇了,必是它对于人民利益的把握出了偏差,必是它对于人民感受的判断出了差错,而作为代表最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媒体,是容不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有半步差池的。每一位编辑、记者、主持人都必须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这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生死存亡。

也许有人会问: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如果发生冲突,哪个更重要?我觉得这个问题恰如问“水与乳交融,哪个吞噬了哪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是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点,正是这个党存在的根基。党领导的新闻机构工作,正是党全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之一。马克思之所以提出“政治家办报”这样的坚持党性原则的思想,就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定正确的导向,不走歪路、错路,不让人民白白受苦。而党在领导中,一直倡导坚持走群众路线,无论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还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都是从人民的需求出发,为生民立命,唱道义之歌,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2.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理解。

作为站在新闻工作最前线的人,职责本身要求我们找到“带露珠的新闻”、“冒热气的新闻”,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接近事实,从实地采访中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素材,梳理清楚,传递出去。尽管靠近新闻事实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但至少我们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可以做到更近、最近,更真、最真。如果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接近事实的风暴眼,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在收集和分辨事实的过程中,保持职业的冷静和克制,不凭经验主义,不妄自猜度,不渲染情绪。这是承担这份工作的人应有的基本职业素养。

在整个新闻生产的作业链条中,我们的分工不同,有不同的担当:作为一线记者,可以最接近事实,收集信息,那时我们要考虑的是,向谁去拿事实?如何拿到事实?拿到怎样的新闻事实?以及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梳理传递出去?如果我们是后方的编辑、主播,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反复论证事实?如何依靠后方强大的背景支撑来丰富和梳理事实的价值?如何从事实中提炼态度?坚持了这样对事实珍视的态度,那么“在自媒体中发表电视上不能讲的内容”的现象也许就将自动消弭。因为,当你能够确定这是一个有传播价值的、真实存在的新闻事实时,它当然具备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的价值,那么我们当然要以手中的电视传播渠道广而告之;如果反之,没有那么大的价值或者不能那么确定它的真实性,那么就不能使用电视语言,却又想表达,然后选择自媒体形式传播,实际上,想表达不能确定的新闻信息本身就罔顾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也是对自身职业的不尊重、嘲弄与伤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