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不能“滞留”路上

好政策不能“滞留”路上

在房价高企的当下,政府力推公租房,无疑是项好政策。无数人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中国梦”,就寄托于此。然而在广东东莞,却出现了公租房怪象:一边是没住满,空置率奇高;一边是申请难,至少需办7个证等90天。

此等怪象,并非东莞独有。前不久,审计结果暴露出多个省份存在保障房空置问题:山东1.29万套,云南2.3万套……

因为程序设置不合理、为民办事意愿不强烈、社会管理创新动力不足,一些便民利民的好政策,被人为“滞留”路上。这一问题能不能解决?如何解决?这既关系百姓能否分享“改革红利”,也考验着地方主政者的执政水平。

“走程序”,按说是现代社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办事原则。但在一些地方,百姓一听“走程序”,头都大了。卡壳往往卡在程序设置上,也卡在办事人员身上。办事程序复杂且不明明白白公示,办事人员也不讲清楚,只是今天要你提供这个证,明天让你办那个手续,没完没了,结果逼得百姓只好到处求人,托关系、找门路。

一些地方,也曾提出“把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初衷、诚意都不错,但在操作中却有意无意地把繁琐低效的程序留给百姓,把简单方便的程序留给自己。政府工作人员为民办事,并非“自带干粮”,而是吃俸禄、拿奖金、有身份、有待遇。缘何要这般折腾?归根到底,是脱离群众,是官僚主义在作祟。

好政策不能“滞留”路上,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为此,必须用好“倒逼”机制,让群众监督真正起作用,让群众满意不满意成为衡量政府工作好坏最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与此同时,要抓紧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只有简政放权到位、只有把权力真正关进笼子里,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百姓的办事程序才会更简单更明了,才会少受委屈、少受刁难。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一些地方成为痼疾,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新闻”的面目出现,也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小。当地主政者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大力改革创新,推动政府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