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有利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体制机制,应重点抓好四项改革。一是推进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加快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取消各类事业机构的行政级别。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尽快制定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办法。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在投资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社会管理领域审批等方面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力争在现有基础上至少精简40%。出台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目录外项目一律不得审批。同时,推进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快制定具体监管办法,跟踪落实下放情况,加强基层审批业务培训指导。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网上并联审批,发改部门重点推进“阳光发改”建设。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细化政府预算编制内容,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推进“三公经费”等预算公开,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启动省直管县和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开展省直管县改革试点,选择若干区位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离设区市行政中心较远、有利于先行先试、能够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的县(市),享有设区市一级的管理权限。加快扩权强镇步伐,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四、以发展升级为支撑,加快构建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体制机制
去年以来,我省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从表面上看,体现为投资、消费、出口、财政等主要经济指标的下滑,部分企业效益不佳;从深层次看,还是因为我省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和城镇化的拉动作用都有待进一步增强。
围绕发展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一是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尽快提高我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针对全省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着力培育一批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技术市场,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尽快发布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等领域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二是加快构建昌九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的互补对接,着力探索跨行政区域的一体化协调机制,率先推进通信、金融、公交等同城化,加快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就业等公共资源的整合共享。同时,对接上海自贸区,支持南昌和共青两个先导区开展先行先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尽快发布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快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重点在建立健全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稳步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五、以绿色崛起为路径,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近些年来,在全省人民的精心呵护下,我省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我们的生态优势主要是建立在工业化程度较低、发展仍然不足的基础上,还比较脆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比重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需求大幅增加,生态保护面临较大压力。全面深化改革应以绿色崛起为路径,通过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赣鄱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实现永续发展。
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应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的改革。一是健全科学长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激励约束、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二是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和集约循环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健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机制,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三是构建安全可靠的环境保护体系。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健全“净空、净水、净土”实施机制。四是健全生态文明的社会体系。积极构建社会生态文化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应把生态文明制度的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争取国家尽早批复《江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规划》,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生态补偿试点和碳排放、排污权等交易试点,启动生态文明试点县、先行示范区建设。
六、以同步小康为目标,加快构建有利于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的体制机制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我省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异常繁重和艰巨。全面深化改革应以同步小康为目标,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围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应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的改革。一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收入增长机制。二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主要是围绕促进社会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教育、卫生计生、就业创业等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兴办社会事业,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四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把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以及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使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更好地解决住房问题。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发改委党组书记、省发改委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