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节习俗

古诗春节习俗

核心提示:国古代,把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同时又叫“春节”、“过年”。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因此,古代元旦即是我们现在的春节,而且习俗也是一脉相承。

我国古代,把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同时又叫“春节”、“过年”。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因此,古代元旦即是我们现在的春节,而且习俗也是一脉相承。

贺岁礼。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饮寿酒。他们饮酒的讲究与我们不同。唐代诗人成文斡《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这一点,值得我们仿效。

贴春联。南宋诗人陆游的《己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燃爆竹。为后人传诵不衰的北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馀不绝。”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明代黎淳有《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所咏的是“升天雷”,北方称为“二踢脚”。

鞭春牛。明周希曜《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做伴,取意“万象更新”。

送名片。宋代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习俗可谓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国民俗文化的历史悠久,也蕴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明。我们理应传承并发扬光大我国优秀的古老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