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2014中国变革与转型新观察

邱晓华:2014中国变革与转型新观察

好久没见邱晓华了,以前有过互动交集时,他是国家统计局局长,如今身份转变,成了一名企业高级研究员和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没想到节前有缘一面言及国事,他竟用了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话隐喻当今中国的时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所谓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综合国力的增强,已经改善了民生,提升了世界影响力:而所谓坏,是中国发展处在一个由大向强跨越的艰难转型的时期,国际国内各种困难与挑战交织,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盈利空间受挤压,民众遇到经济社会转型的阵痛,利益摩擦、理念冲撞增多,思想动荡加剧,给今后的发展增添了变数。

当今许多国家的改革都充满变数。比如,我们刚阅读到1月16日俄罗斯《导报》说,俄在经历了十年的增长后停滞。因廉价劳动力时代结束,投资增长和生产效率提高双双乏力,提振经济动力消失,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俄国总理梅德韦杰夫和副总理舒瓦洛夫说,俄已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俄罗斯是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之一,2014年初的这则新闻,绝不是一个让人高兴的好消息。

其实,如今发展中的转型国家,都有这个"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实现中国梦,也回避不了如何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怎样通过变革与转型两大路径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国新发展的突破,是全世界观察中国问题的最关键的一个指标。

变则通,转则兴。邱晓华说:"纵观古今中外,发展之道,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变则通,转则兴,兴则强,早变早转早主动,迟变迟转就被动,不变不转势必落后的规律。历史定律决定了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由此而言,顺应变革,推进变革,是这个时代如何从"好坏之变"的"旋转门"走出来的要害。

变革与转型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讨论天下变局的大势,需要着眼于历史。邱晓华说:回顾中国和世界发展史,一个重要结论就是每一次变革与转型都带来了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变革与转型!从此,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中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从经济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尽管有失误,有挫折,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还是达到了6.1%。

在这样一个现代史的平台上,邱晓华为了建立自己的叙述模型,提出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发展,经历了三次机遇期。

第一次机遇(1978-1991年):经济年均增长9.7%。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转型启动的标志,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走了弃阶级斗争为纲,转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道路,在沿海创办了经济特区,在农村搞了联产承包,乡镇企业,推行了轻纺工业六优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出了财税体制(利改税、地方财政包干)、投融资体制(拨改贷)、价格管理体制(从价格双轨制到价格闯关)、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等改革措施,

第二次机遇(1992-2000年):经济年均增长10.3%。小平南巡:突破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理论障碍。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分税制改革,货币金融外汇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