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三农”工作新思维(2)

树立“三农”工作新思维(2)

六是树立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思维。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在保障农产品数量供给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过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都要牢牢树立安全思维,将安全意识贯穿于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要从源头做起,抓好标准化生产,严格农兽药残留标准,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控药、控肥、控添加剂,稳步发展无公害生产、绿色生产。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七是树立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思维。现在农业资源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问题十分严重,耕地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中央强调,要注重永续发展,既保障当代人吃饭,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切实把过大的资源开发强度、过量使用的投入品、过多的污染物减下来,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节水农业、节肥农业、循环农业,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

八是树立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开放思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就已经置身于全球配置资源的体系中,不能也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当前我国农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视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要推进我国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资料等的走出去,全面深化国际农业合作,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扩大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对于国内生产难以满足需求的农产品,要适度进口,建立稳定的进口渠道,保障国内供给。

九是树立推进城镇化的人本思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人口城镇化这个核心,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要解决户籍问题,让他们在城镇落下户、扎下根,融入城市社会,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对于进城落户农民,要通过将其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他们的居住问题。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的整合衔接,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解决好他们最基础的民生保障问题。

十是树立农业农村资源配置的市场思维。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能够进一步激发农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要推进政府涉农职能转变,减少对农业农村微观经济活动不必要的干预和限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和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农民能干的事,要放手让农民去干,市场能解决的问题要坚决让市场去解决。即使是公共服务,也要更多地通过政府从社会购买的方式来提供。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强化农村各项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为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提供必要的条件。

作者系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