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分析
李国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一地方或不积极
国务院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此,专家认为,此举方向正确,但预期实施难度很大,如能在2020年实现真正统一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庹国柱: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类似 整合难度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庹国柱表示,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的设置比较类似,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统一的难度较小,先从容易整合的做起,为下一步整个社会养老体制的大整合打下基础。
卢海元:养老保险制度合并有利于实现公平
卢海元指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合并之前就已经建立完善,并且模式大体一致,农村养老保险2009年开始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2011年开始,现在这两项制度已经实现了基本全覆盖,可能更多从制度建设上完善,合并后有助于更快实现目标。
桂浩明:仅对保险行业或有一定影响
桂浩明表示,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合并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行为,然而中国城乡差异巨大,对于养老金的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和待遇千差万别,想要达到城乡养老保险基本一致的水平较为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目前国务院仅仅抛出“城乡养老统一”概念的情况下,股市并无直接标的,仅对保险行业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城乡养老并轨避免成为少数人的利益
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诟病由来已久,一方面是城乡局面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有统计表明,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基本养老制度的水平上相差近33倍。如此巨大的差距可以说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从建国之后农业支持工业的必然结果。另外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步,尤其是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当农村和城市的分野渐渐消亡的时候,其基本养老制度竟然存在天然的鸿沟,这也是不可弥补的错误。所以,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可谓切中时弊。然而,对于城乡养老并轨到底应该如何解读仍旧是一门学问,任何过于高兴或者过于悲观的论调都是不可取的。
城乡养老并轨需要将现实的必要性厘清,即为何需要将城乡局面的养老制度进行并轨。这是顶层设计的宏观问题。在一个国家之内,原本就不能天然将居民进行分类,而由于中国天然存在的户籍制度,人们就天然存在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分别。而这样的分别有着历史的因素,而这种历史的因素完全应该消弭掉,不能够将不合理的制度继续延续在今天的土地上。所以说,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的并轨无疑就是一种进步,尽管这种进步体现在一种先天的正确性上。而这样的先天正确性,无疑又是城乡养老必须合并的天然基础,因为只要是一国公民,本身就没有分别,都应该享受这个国家的福利政策,不能因为身份的特别就变得不同。
另外,尽管在顶层设计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对于城乡养老的并轨也并非就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仅需要时间表,更是需要一种计划书。在时间表上,理应制定两种养老金并轨的具体时间顺序,而在计划书上更是应该将实现路径解析清楚。因为我们知道,在相差33倍的基础上,到底是采取平均值的方式,还是采取向一方倾斜的方式,这需要一个具体的计划安排。而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并轨之后养老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而在这样的充分考虑地区间差异之后,如何让补贴落实到位,而不是被中间截留更是一个具体而详尽的计划。
总而言之,城乡养老并轨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这是人们的一种普遍追求。不过,在这样的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到底应该如何消除人们,尤其是城镇居民对于养老制度的忧虑才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因为从现实看,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不过就是每个月55元的基准,而无论如何并轨,至少不会比这样的基准会高。而具体环节上,个人缴纳到底如何推进下去,如何避免政策成为少数人的利益,这才是城乡养老并轨的解读方式,不仅关系到宏观,更是注重微观。如此以来,才能不让好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