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为官员主动上交礼金点个赞!(3)

【案例】为官员主动上交礼金点个赞!(3)

官员主动上交礼金的赞与思

河南2013年以来,全省数千名干部主动上交礼金、有价证劵等7000多万元,这个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其中既反映了该省整风肃纪的成果,也印证了八项规定实施一年来在地方的落地生根。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数千名干部远离了制度红线,通过“廉政账户”主动上交了非法所得,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可喜进步,就其态度而言,给予掌声和点赞也不为过。作为老百姓,我们期待更多的干部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上交更多的非法所得,与其被组织查处,不如自我救赎,如果主动上交礼金的人多了,就会对各类腐败分子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反腐工作就会持续深入推进。

一个问题两面看。我们不能因为有数千名干部主动上交非法所得而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河南的具体情况看,反腐工作不容乐观。一是严规之下,还是有人以身试规。据悉,该省共查处“小金库”59个,涉及金额2485万元,处理人员81名。省纪委先后五次在全省范围内通报了23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18个省辖市纪委共通报典型问题48起。这些数据说明,反腐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二是近三千名干部收受财物应当警醒。在铁规之下,数千名干部上交了7000多万财物,一方面说明在日常工作中,各种打点和送礼之风依然盛行;同时也不得不令人反思,究竟还有多少人收受了各种礼金及财物?还有多少人“潜在水下”?

从反腐的角度看,数千名干部主动上交7000多万元礼金及财物是制度规定的严格执行的结果,但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为啥当初这些干部要收受礼金及有价证劵等?为啥不首先做到清正廉洁?拒礼金于千里之外?如果我们的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始终坚持风清气正,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事,何来的廉政账户?

【启示与思考】

“一分为二”看行动。领导干部主动上交礼金的积极意义无疑不能否认。并且,一分为二看,并不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腐败分子。

“以小见大”看进步。应该鼓励上交礼金的积极性。网友对官员上交礼金的不买账和质疑,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还是一种求全责备,操之过急的心态。应该看到,不交与上交,少交与全部,可能有一个觉悟和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是被动与主动,有的人可能是主动,更有人是不情不愿,甚至于是经过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争。所以,对于上交礼金的官员的行为,应该肯定和鼓励。

“拭目以待”看结果。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2013年大规模反腐败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更严酷、更深入、更彻底的的斗争还在一步步开展,俗话说,“好戏还在后头”。

“除恶务尽”看未来。应该对反腐败斗争充满信心。应该相信党中央“打老虎”“拍苍蝇”的决心,在法治不断健全、中央不断出台禁令的当下,领导干部权力寻租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正持续保持雷霆万钧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具有贪腐行为的领导干部与行贿人,让领导干部与行贿人从违法成本考虑不敢贪腐,不敢送礼金;另一方面要加强法治建设,给公权力套上法律紧箍。督促领导干部把重大决策程序细节放到阳光下暴晒。权力监督与问责机制同步跟进。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舆论监督。从源头上减少其贪腐机会。

因此,对于司空见惯的礼金现象,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具有贪腐行为的领导干部与行贿人,让领导干部与行贿人从违法成本考虑不敢贪腐,不敢送礼金;另一方面要加强法治建设,给公权力套上法律紧箍咒。督促领导干部把重大决策程序细节放到阳光下暴晒。比如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公众舆论监督。从源头上减少其贪腐机会。

总之,目前一些领导干部陆陆续续正在上交收到礼金等不义之财是一种进步,一种收手不干,金盆洗手,改腐从善的行为,网友们是不是应该给于一些鼓励呢。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