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未来:中国家庭的时代病征(3)

变革与未来:中国家庭的时代病征(3)

对传统家庭说“不”的年轻人

在城市,新家庭形态越来越多,同时也正从开始的“异类”变成普通人可以直面、理解的范畴。在很多“80后”“90后”眼中,夫妻或者家庭可以直接被朋友、工作所取代,当下的年轻人更注重个人的体验和感受。“现代人受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已经越来越少了。”

32岁的赵晗(化名)是一名“不婚族”。“父母总是认为要传宗接代,但如今离婚率高企,结婚并不代表就能幸福,真正的幸福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多年来,对于父母的各种“相亲”“逼婚”,甚至要“断绝父子关系”,赵晗无不一一将其拒绝,“现在父母开始尊重我的选择”。

现代社会中,个人是家族的延续的概念正在淡化。已经35岁的辛洁和老公已经结婚9年了,但两人至今还没要孩子,反倒养了两只猫一条狗,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辛洁说:“我们是决定好了要做丁克的,家里人开始也反对,但这终究还是我们的事情,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可能是我们两个都不太喜欢小孩子吧。其实这大概就是所谓价值观的差别,不过我觉得这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自己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

失独父母的新家庭

68岁的熊淑萍起了个大早,匆匆赶去社区的会所。熊淑萍是星缘联谊会的会长,每周二是固定的文艺活动日。“星缘联谊会”是重庆市沙坪坝区为关怀“失独父母”群体,而专门组织成立的一个民间团体,引导“失独父母”走出失去子女的悲痛,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7点刚过,几位擅长厨艺的会员就开始忙活起来。9点刚过,会员们陆续来到会所,还特意穿上了专门的演出服装,开始载歌载舞。会员们脸上都挂着笑,彼此之间熟稔地打招呼、开玩笑,没人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失去独生孩子的父母。然而,他们的内心,也只有相互倾诉时才能获得一丝丝的慰藉。

熊淑萍也是一名失独母亲。13年前,年仅28岁的儿子因为发生意外离开人世,只剩下她和身患肾病的老伴相依为命。整整10年,熊淑萍常常梦见儿子,无法从丧子的悲痛中走出来,也拒绝和外人交流。“在星缘会,我们都是有同样经历的人,相信自己的孩子去世后变成天上的星星看着我们,我们得为了孩子好好活下去。”她说。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很多“失独父母”曾经只能默默地独自舔舐自己内心的伤口。重庆星缘联谊会、武汉连心家园联谊会和上海星星港的“抱团取暖”模式逐渐获得越来越多“失独父母”的认可。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