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是党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2)

为人民服务是党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2)

 ——论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哲学意蕴

二、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本质,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主体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依存的自然界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天然财富。要把其改造成为社会财富,就必须依靠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生产经验,运用生产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资料都无法解决,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都无从谈起。物质财富的创造需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作为劳动群众组成部分的知识分子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一定的物质手段。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进行创造性劳动、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参加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凝结着一定智慧,因而这些物质成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人民群众在劳动实践中还创造了诸多艺术产品,有的还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

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从历史上看,一切社会矛盾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力军,一切解决社会矛盾的革命运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发挥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参加的共同事业,也是一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过程。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深刻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了诸多的论述。毛泽东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毛泽东充分肯定共产党力量的源泉来自人民群众。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成功实践了“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核心问题,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