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莫让“保外就医”成为权力的保护伞!(5)

【案例】莫让“保外就医”成为权力的保护伞!(5)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一些罪犯利用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以“保外就医”的名义逍遥“狱”外,出现“一保到底”或“保而不医”的现象。

原本一项设计初衷良好的制度,在实践中为何偏颇至此?笔者认为,监管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根源。由于保外就医活动从审批到过程实施都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法律的诸多漏洞,致使保外就医成为很多不法分子逃避刑罚的绿色通道,很多罪犯被保外就医根本不是真正治疗,甚至出去后继续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活动,从而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要想遏制保外就医走样的乱象,执法部门必须积极配合,把好保外就医前、中、后的每一道关口。首先,把好保外就医前期罪犯资料的审查工作。对罪犯的材料必须认真审核,慎重考虑,切实了解该罪犯保外就医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如果存在对社会的危害性,即使符合保外就医的条件,也应该采取其他的方式对罪犯进行合适的处理。其次,在保外就医期间应加大对罪犯的监管,确保其在保外就医期间是真正接受治疗而不是借机实施其他行为。第三,加强罪犯在完成保外就医后的监督工作,该收监的及时收监,该处理的及时处理。

保外就医制度被滥用,成了权力寻租的热点区域,必然严重伤害法律惩治的威慑性。一是那些权贵或恶势力手下的马仔、打手,因为主子有能力通融,承诺可以不蹲监狱,所以他们替人卖命,干起行凶伤害之类的违法犯罪活动便有恃无恐。二是让公众看到那些原本就是能量了得的贪官,原来是特殊公民,享受特权,判刑之后仍然是特殊“公民”!这种局面不改变,即使某些贪官被拉下马,但终究还是前功尽弃。

总之,变了味的保外就医不仅是法律的失效,更是对国家刑罚正义性的亵渎,降低了公众对于司法公正的信誉。对于在保外就医活动中失职的责任人,必须严厉处罚。各执法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强化监督力度,变事后监督为同步监督,把好保外就医关,确保法律的公平、正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