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应无折扣落实,并覆盖流动人口子女

就近入学应无折扣落实,并覆盖流动人口子女

继年初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据悉,这19个大城市指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2月17日人民网)

教育本该是实现社会公平,推进国家全面进步最基础的工具,但教育公平的恶化,导致教育自身也成为制造新的不公的源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悬殊,普通家庭无力在较好教育机会的博弈中占得先机,成为受教育不公伤害最大的群体。

不否认,经济条件更好的家庭,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在教育起点上获得优势。一个家庭额外花钱购买更好的教育,也是正常的,发达国家大量的私立学校即是提供这样的服务。不过对于政府而言,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公平的基础教育是不能回避的责任。

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初中,学生都应该是划片就近入学。而且,对于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政府有责任提供足额的经费,并实现学校、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历史原因、财力和资源集中程度不同等因素,不同城乡、地区、学校的义务教育,存在很大差距。也正是因为各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有优劣之分,导致家长都更愿意上自己的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而这个过程中,经济、社会地位暂优的家庭也就获得了更多念好学校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部要求19个大城市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落实就近入学的规定,校际、地区、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才能缩小。而如果各学校提供的义务教育实现质量均衡化,家长们自然而然没有必要挤破头,送自己孩子念所谓的公立名校。当然,对于一些条件更好的家庭来说,如果其觉得公立学校的质量不够好,其大可以自己掏钱念私立学校。

政策虽好重在落实,义务教育已经实行多年,但教育不公问题从来就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充分说明,要实现教育公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各地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是必须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督查和监管也必不可少,发现一起违反就近入学的案例,必须一查到底,让相关责任人受到惩戒。更根本在于,从今往后,这19个大城市在教育拨款和教育资源分配上,应做公平对待所有学校。特别是以前较为薄弱的学校、农村和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更应该在财力和资源上获得一些照顾,才能追赶上原先较好的学校。

此外,就近入学原则除了照顾本地户籍家庭外,还应该无差别覆盖流动人口家庭。事实上,这19个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大、繁华,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而如果让这些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之间两地分居,成为留守一族,不仅于家庭而言不人道,正如我们看到的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就近入学应该以最低的门槛,覆盖所在区域的流动人口家庭。只要其在一个地方固定工作半年或一年以上,就应该允许其孩子获得就近入学的机会。

不否认,难度可想而知,但推进教育公平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