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3)

湖南: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3)

——自信来源于深化改革的“湖南机遇”。当前,湖南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市场化改革的强力推动,将为我省带来新一轮发展上升周期;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增添了湖南新一轮改革的内在动力;“一带一部”的区域发展优势,明确了湖南新一轮改革的发力坐标;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动,赋予了湖南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尚方宝剑。所有这些,都为我省新一轮改革带来了难得的“天时”。

——自信来源于深化改革的“坚实底气”。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三湘大地已是“天翻地覆慨而康”: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名,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两型社会建设率先全国,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呼之欲出。所有这些,都为我省新一轮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地利”。

——自信来源于深化改革的“百姓呼声”。“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改革开放的实践,使全省广大人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老百姓才能获得更多实惠。面对新一轮改革大潮,三湘父老期盼改革、富而思进的愿望更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更加迫切。所有这些,都为湖南新一轮改革创造了可贵的“人和”。

(四)不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关键是要在改革的实践中先人一步。

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一步落后,往往会步步落后。因此,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必须努力把握改革的总基调,坚持既把握方向、又明确目标,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既大胆探索、又步伐稳健,按照“先行先试、非禁即试”和“注重前瞻、走在前列”的要求,力争在新一轮改革的实践中先人一步。

——力争在坚持解放思想、凝聚改革共识上先人一步。实践表明,凡是改革的先行者,都抢占了思想先进的“高地”;凡是改革的落伍者,都陷入了观念落后的“泥潭”。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要在积极把握改革机遇上不断解放思想,善于利用长株潭两型社会先行先试的机遇率先突破,善于发挥“一部一带”的区位优势顺势而为,善于抓住共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契机积极作为,努力用好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大胆探索实践上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树立“抓两型就是抓机遇、抓发展”的观念,树立“优化经济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观念,树立“从政必须有为,无功即是过错”的观念,在没有设立“红线”和禁区的领域,敢想他人未曾想、敢谋他人未曾谋、敢干他人未曾干。我们要在正确面对利益格局调整上不断解放思想,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拿出壮士扼腕的勇气,敢于放弃既得利益,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力争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重点上先人一步。改革总是在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不断走向深入。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以解决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在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活力上取得突破,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上取得突破,在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上取得突破,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取得突破,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在加强民主政治和法治湖南建设上取得突破,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在促进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上取得突破,在深化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上取得突破,以此促进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下活全省改革“一盘棋”。

——力争在坚持市场主导、把握改革核心上先人一步。经济体制改革是牵引和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把握好改革的核心问题,真正做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大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打破形形色色的“玻璃门”,放宽市场准入,改革市场监管体系,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要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经济方式,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真正提供好各种服务。

——力争在坚持分类指导、强化改革统筹上先人一步。进入“深水区”后,各个领域的改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不能满足于“马走日,相走田,炮打一溜烟”的惯性思维,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加强分类指导,打好“立体战”,既坚决落实中央统一主导和操作的重大改革,又大力推进符合中央精神、本省又能自主决策、各方面条件已基本具备的重要改革,还鼓励探索方向正确、影响深远的重点改革。要强化改革统筹,用好“组合拳”,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尽可能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防止和克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拉大锯”、“踢皮球”的现象,努力做到重点领域改革与配套改革协调推进,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改革同步进行,实体性改革与程序性改革密切配合,部门改革与地方改革相互促进。要有条不紊推进,实行“分步走”,按照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的要求深化改革,注意从时间表倒排最急迫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务求取得实效。

总之,先人一步要求我们必须大胆探索、走在前列。当然,先人一步也要注意稳打稳扎,不追求大而全,不主张奇而异,而要“蹄疾而步稳”,努力做到在把握中央要求的基础上“不跑偏”、“不抢跑”、“不掉队”,真正做一个有远见、守规则、敢作为的“领跑者”。

 (五)不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动力是要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

从纵向坐标看,新一轮改革是30多年前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无论是改革的复杂程度还是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从横向坐标看,无论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是与中部省份相比,湖南的改革都要付出更大艰辛和更多努力。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耳朵听一听、嘴上说一说的问题,而是实际行动问题。因此,我们要不输在新的起跑线上,必须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毅然决然推动全省新一轮改革。

——要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赶超精神。赶超精神,对湖南来说,就是负重爬坡、不甘人后、科学跨越的进取精神。近年来,我省“天河二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南车株洲研究所取得的高铁核心技术一次次刷新“中国速度”,都是这种赶超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发扬这种赶超精神,以更宽的眼界、更大的气魄、更高的标准审视和要求自己,立大志、干大事,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力争在改革中干出一流工作、收获一流业绩。

——要发扬“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拼搏精神。拼搏精神,对湖南来说,就是抓关键、破难题、补短板的攻坚精神。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容易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的今天,改革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过去,我们面临的是“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的巨大压力,依靠的是“过五关,斩六将”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来”;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改革大势,需要的是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闯出一条新路来。因此,我们要以“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大无畏精神,努力开创我省改革新境界。

——要发扬“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实干精神。实干精神,对湖南来说,就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的务实精神。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需要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改到位,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续接力。“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们要不戚戚于任上干出惊天政绩,不耿耿于任上获得显赫声名。有了“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境界,才能把眼光放于长远处,把精力贯注在实干中。因此,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努力把省委的改革方案贯彻好落实好。

(六)满怀豪情迈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变革和发展已经证明,我们湖南人从来就不缺乏敢开风气之先的改革勇气;30多年来气势非凡的改革实践也已经证明,我们湖南人从来就不缺乏“弄潮儿向潮头立”的改革豪情;在新一轮改革的征程上,湖南能否跟上时代步伐,不输在新的起跑线上,还需要我们这一代湖南人在实践中继续作出回答。

新一轮改革的接力棒,已经历史地落到我们这一代湖南人手中。在这场接力赛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是“裁判员”,而是“运动员”。任何自我满足、自甘落后的思想都要革除,任何与己无关、等待观望的现象都要克服,任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言行都要杜绝。把每一棒都接好,把每一段都跑好,延续过去辉煌,创造新的纪录,是我们每个湖南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新一轮改革给湖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有“不到潇湘岂有诗”的坚定自信,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激情,奋力推进新一轮改革,敢为人先的湖湘儿女必将迎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