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小切口、大标本(2)

公车改革:小切口、大标本(2)

在司勤人员安排上,目前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司勤人员约5000人,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司勤人员约6700人。改革方案会明确"针对不同用工体制,依法依规妥善安置司勤人员"的原则。  

可能实行的办法是,安置司勤人员以本单位内部转岗为主,保障待遇不降低,只要人在就不减编制,逐步消化。对于继续保留下来的司勤人员,要逐步转换用人机制,最终全部实行聘用制。  

对于公车取消后公务员的补贴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规定:"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叶青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适度"二字已经说明车补不会很高,要注意的是,这是"公务交通补贴",不是公务员所有的交通补贴,办私事不在其中。"而且也只是市内的公务交通补贴,出差依然可以报销。"  

"饱受质疑的巨额三公经费的支出,只是一小部分公务员能享受到,大部分公务员无权支配。现在改革后经费虽然少了,但惠及了大部分的公务员。"上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之为"苦乐均匀了一些"。  

这位人士还表示,对于地方上"公务交通补贴"的额度设定,就要统筹考量,不搞全国统一标准的"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交通成本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既不能妨碍正常公务办公需要,也要防止过度补贴。  

据悉,方案明确强调,特别是要防止将交通补贴变为变相福利,防止出现"既拿钱又坐车"现象。  

牵一发动全身  

公车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小切口,但牵扯人员之广,触动利益之大,颇为复杂,若能妥善破题,则可带动相关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的进一步完善。  

"公车改革的难度很大,原因就在于公车改革涉及到政府官员自身的利益,制定政策的人就是改革的对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权力的制约必须贯穿改革的始终。  

车改后,财政在公务交通方面的支出是否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是衡量公车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叶青希望公车改革在节约数以百亿计的财政支出之外,还能够重树政府的形象,赢得民众对改革的认同和支持。  

"把公车消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统一管理,政府采购什么车、花多少钱、干什么用,都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监督。这样财政减负、政治加分。"叶青表示。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也认为,当大部分公务员开始自己解决出行问题,也需要去摇号买车时,他会反思、会更加亲民,会更加考虑百姓的感受。"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正能量',是车改能否得到百姓支持的关键。"  

此外,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认为,公车改革需要整个国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化,以及其他配套的改革措施,才能真正推动。  

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以公车改革为一个切口,能带动考核考绩制度、工作统计制度、公务活动公开制度、监督举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惩戒制度、信息公开法、财产申报法等一系列改革。"叶青说。  

此外,公务用车改革对于国内汽车市场也将带来广泛影响。  

"总体而言,新一轮公车改革规定公务用车应当选用国产汽车,对中国自主品牌车的发展是利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告诉记者,但一般公务用车被取消,也减少了政府购买自主品牌车的范围和数量。相比之下,汽车租赁市场或将迎来春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