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用工荒”背后的启示(2)

【案例】“用工荒”背后的启示(2)

招工难不仅在节后

事实上,在采访中,不少企业反映,招工难问题并非仅在节后出现,而是全年长期存在。“我们是国企,虽然工资不算高,但五险一金全部为员工买齐,人员流动也相对少一些,但是这两年来,普工还是越来越难招了。”刘锋过去常常到技工学校直接招聘印刷专业的学生,然而他发现,在2006年以前,一家长期合作的中专技工院校原本有7个印刷专业的班,但现在只剩2个。“学校负责人告诉我们,可能印刷行业比较辛苦,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读这个专业了,每年都招不满人。我们招工也更难了。”他告诉记者。

金大物流的冯小姐也表示,物流旺季在五月、十月和元旦前,这些节点人手都非常短缺,只能请价格较高的临时工。“去年我们一直都有招人,长期缺人手。”

对此,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吸引和挽留员工方面,78.22%的企业选择“规范用工”,“这反映劳动关系较和谐的企业员工流失率不高。”张宝颖说。此外,有66.87%的企业选择“设定合理的薪酬待遇”,44.39%的企业选择“重视安全生产”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38.34%选择“重视员工身心健康”。由此可见,规范用工和合理的工资待遇是企业吸引人才,降低人才流失率的重要手段。”

劳动力短缺也倒逼劳动成本的上升。据统计,企业节后新招员工的薪酬有所上升,高级技能员工增幅最大。调查显示,普工的薪酬待遇在2200~2800元,与去年相比有12.11%的增幅,初级技工2500~3300元,上升11.54%,中级技工月薪为3200~3900元,增幅为12.7%。其中高级技工的工资高达4400~5200元,增幅则高达15.66%。

“企业招工难仍会持续,结构性用工矛盾依然突出。”张宝颖总结称。为应对招工难问题,广州从2月8日开始到4月底前,将联合各区市连开100场招聘会,组织超过1万家企业,提供30万个岗位吸引求职者应聘。

“用工荒”倒逼经济转型

春节过后,各地迎来一波“开工潮”,同时,“用工荒”问题也随之凸显。有媒体援引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消息,指出受外来工返乡后不再返穗、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等因素影响,广州今年节后用工缺口将达12.33万,其中,外省劳动力明显不足,或出现首次下降。

这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中国经济板块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当沿海地区打着“高薪资”的旗号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之时,中西部地区也在快马加鞭提高福利留住本省劳动力。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加速,大量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迁移,当就业机会转移去了河南、四川,劳动力自然就不用外出打工了,相较于在离家千里的一线城市漂泊,打工者们更愿意留在家门口寻找工作机会,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近年来呈现明显的回流趋势。

加之一线城市“用工荒”多体现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之中,这些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在工资待遇方面难有可观的提升,对员工吸引力较低,而城市的高房价,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等又影响劳动力关系的稳定性,从而放大了一线城市用工紧张现象。

目前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0%,但城市中大量流动人口并没有成为市民,他们只是在城市工作,户口、住房等仍留在农村,大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人才政策并没有给予打工者足够的优待,并不能够把他们长久留下。这种背景下,一线城市的部分企业为招工人不得不提高工资,但随着中国劳动人口下降,“刘易斯拐点”的来临,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的消失,农村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产业、行业、区域间竞争劳动力的状态将持续存在,招人难的局面在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之前,结构性缺工将会持续存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时间难改,企业的用工成本将滚雪球式的越来越大,进而拖累传统企业的发展进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