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古为今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2)

坚持古为今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2)

其三,唯心主义的功利化。唯心主义功利化是指随心所欲地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幌子去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思想和行为。唯心主义功利化往往为了实现经济的或政治的功利性目的而不惜对传统文化施以歪曲、捏造和践踏。一些文学艺术、电影电视作品为了增加商业卖点,靠主观臆想编造戏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宣扬唯心主义历史观;肆意放大和捏造传统文化“污点”,恶搞历史、抹黑民族文化。一些地方为了赚取“文化旅游”而大肆编造虚假历史故事、大搞文物造假。一些展示传统文化的场所肆意张扬奢靡享乐、升官发财、骄奢淫逸等剥削阶级的价值理念。一些人则公开以宣扬封建迷信骗取钱财为职业。

其四,中华传统文化的去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就是否认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是否认传统文化的阶级性、政治性、价值导向性和历史局限性。去意识形态化不仅表现在传统文化的理论建设、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等专业性活动中,而且突出地表现在传统文化大众化普及化的文化释义上。其实质是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研究、教育和传播的科学指导。

其五,学术研究经院化。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思想文化领域的注经式研究还占据主导地位,“书斋气、经学气、玄谈气”浓厚;一些本来严肃、严谨的学术成果却接不了地气,其学术风格和做派不易为大众所接受;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结合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上述问题表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扭曲、被割裂、被异化的现实危险。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已刻不容缓。

切实推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和推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组织实施对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的扬弃”。习总书记要求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实行“科学的扬弃”,传承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并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推进扬弃传统文化的工作实践,需要党和国家做出“顶层设计”,推出行动方案;要在传统文化工作领域来一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教育普及活动,改变一些人“研究传统文化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偏执认识和历史成见;要组织既懂中华传统文化又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级科研团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施以有计划的分门别类的具体研究,推出有说服力、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舆论引导,尽快改变一些领域对传统文化优劣不分甚至优劣颠倒的状态。

组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战略。应当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为契机,实质推进“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改革研究机构要深刻理解学校教育所肩负的“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认真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的经验教训,转变教育改革观念;组织精干力量对国外特别是亚洲国家传统文化教育做得好的学校开展调研,总结国内一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经验。各级学校要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到战略高度,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创新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全面开展维护和净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群众性活动。要加强传统文化领域的学术建设,端正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学术目的和研究方法,把握好传统文化研究的意识形态性;着力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华传统文化学术队伍;加强对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的意识形态引导,增强业界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传统文化作品质量,加强文化市场的准入管理,不允许违背历史常识、违背公德常理、误导社会秩序、毒害少年儿童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再泛滥下去;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自信教育实践活动,自觉抵制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等旧的文化糟粕和封建迷信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革除庆生、贺寿、年节、婚嫁、丧葬、祭祀等活动中的陈风陋俗,开创社会主义新风尚;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方向意识和能力意识,增强文化价值判断力,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表率。

(执笔:王少安、周玉清;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2A01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