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升升不息”、即将破“6”时,近期却突然出现了“跌跌不休”的走势。
2月18日至26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跌,短短7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0.23%。2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192,创下2013年12月23日以来的新低;2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6.1261,更是创下2013年8月5日以来的新低。
不能将这么小的汇率波动理解为趋势性贬值
“本轮汇率下跌,有国际、国内、市场、调控四个方面的原因。”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从国际层面看,今年以来,美联储启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机制,部分新兴经济体随之出现了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等现象,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也受到一定影响。
从国内层面看,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3个月走低,信托违约、房价回落等一些经济金融风险有所显现,一些境外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又起,使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情绪有所上升,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弱。
从市场层面看,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2月26日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是市场主体调整前期人民币交易策略的结果。“一些市场机构判断,人民币汇率不会持续升值,于是采取高抛低吸等手法,在汇率的双向波动中获取收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从调控层面看,丁志杰认为,春节以后我国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资本继续流入,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将更大。“因此,当人民币汇率改变以往单边升值走势、出现双向波动的局面时,央行没有进行干预,而是乐见其成。”丁志杰说。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2月26日也表示,“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的双向波动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改善涉外经济环境、防范金融风险。”
事实上,本轮汇率下跌的幅度并不大。从历史上看,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连续12日触及“跌停”,贬值压力远高于现在;从世界上看,2014年1月21日至29日,巴西雷亚尔对美元贬值3.2%;1月21日至28日,印度卢比对美元贬值2.3%;1月21日至28日,俄罗斯卢布对美元贬值3.1%,与这些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幅度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本轮仅贬值0.23%,堪称“小巫见大巫”。
专家普遍认为,不能将这么小的汇率波动理解为趋势性贬值。正如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所说的那样:“这次汇率波动幅度与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的波动相比属于正常波动,不必过分解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