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民生,刷新2014(5)

两会特稿:民生,刷新2014(5)

摘要:在吴中区像马舍村这样的村落有很多,吴中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1943.24平方公里,而吴中区国土面积只有2231平方公里,受保护地区占全部国土面积的87.1%。2013年11月,安徽省教育厅批复在芜湖市弋江区开展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省级改革试点,计划于2014年下半年在该区全面推行实施。

天津:“虚拟养老院”助力居家养老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养老方式对“421”结构家庭(4位老人、夫妇2人以及1个孩子)构成最为现实的挑战。与此同时,尽管养老院越建越多,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认为居家养老最理想。在这一背景下,天津“虚拟养老院”应运而生。

养老院里没有老人

说起如今自己的居家养老生活,家住新园村小区已经86岁高龄的印邦炎感到很满足,“人老了更离不开家,哪儿也不如家里舒坦。”

屋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一日三餐不用自己操持,这是记者2月15日在印老家中看到的情形。打完麻将刚回家不久的印老领着记者走进餐厅,指着桌子上的饭菜说:“午餐6个菜,荤素搭配,不错吧!”

养老院里没有一位老人,这正是“虚拟养老院”的特点。“虚拟养老院”并非真实养老院,而是模仿养老院的管理模式,由政府部门及社会养老机构负责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延伸到有需要的老人家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院应有的服务。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又被形象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印邦炎老人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虚拟养老院”提供的服务,他的居家养老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惬意。他与84岁的夫人査禹琴都是大学退休教授。2013年6月,老伴摔伤了腿,自己照顾不过来,儿女又太忙无法天天陪在身边,他犯了愁。这时,印老原来工作的单位帮他联系了由天津市河东区民政局与易盟集团合作成立的“虚拟养老院”,这家养老机构将保姆李玲介绍给印老,为其提供服务。

现在,每天早上8点,李玲都会买好菜准时来到印老家中,根据老两口的口味做好饭,然后再把家里打扫收拾一番。

“我们有自己的呼叫中心,签约老人可直接联系我们为其提供居家服务。”易盟天津分公司负责人付艳娟说,作为一家专业家庭服务机构,2012年9月,公司与政府部门开始合作,以自己的呼叫平台承担起了河东区虚拟养老院项目,同时通过增设门店,将虚拟养老院的各种服务延伸到天津各区县。在该公司记者看到,虽然现场没有一位老人,但“入住”老人的详细资料和需求在电脑上一目了然。

将服务延伸开去

在天津,还存在另一种形式的“虚拟养老院”,即实体养老院将服务延伸到社区。

每天中午11点半左右,家住复康里的老人林守杰和老伴就能吃上附近的望园老人院送来的营养配餐。林守杰今年77岁,2011年老伴患了脑梗塞,病情稳定出院后,林老既要帮老伴进行康复训练,又要做饭、做家务,忙得不可开交。

后来,附近新开的望园老人院开始为周边10个社区的老人提供营养餐配送服务,给林老带来了便利。用他自己的话说:“营养配餐让我和老伴的身体都恢复了不少。”望园老人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养老模式不外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我们从一建院就探索将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目前给周边老人配送营养餐,除成本外,我们只收取2元送餐费。”

自2012年以来,天津已有14家养老机构陆续开展社区延伸服务试点,为上千名老人提供了十余万次服务。“虚拟养老院”虚拟的是床位,提供的是真实的养老服务,正在居家养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仅有200多平方米的面积,却能为超过8000名老人服务,这是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的天津市首家“虚拟养老院”的状况。记者在其二层办公小楼里看到,几台电脑、几部电话,就承载起了近8000名低保老人、老复退军人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

11大类115项居家养老服务,困难老人每月可享受政府发放的100至200元的养老服务券,这一模式打造的是一条降低政府养老成本、减轻子女养老负担、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路。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天穆村党总支书记穆祥友点评:“虚拟养老院”目前看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养老方式。绝大多数老人是希望居家养老的,但子女繁重的工作和养育下一代的重担很可能使他们没有这么多精力。

在这种情况下,“虚拟养老院”对接老人的迫切需要,解决子女的现实困难,得到了普遍认可。实践证明,凡是有市场,符合老百姓需求的商业模式,都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相信“虚拟养老院”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让更多老人受益。(记者 毛振华 李鲲)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