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关注的“从严治吏十个疑惑”调查结果(6)

最受关注的“从严治吏十个疑惑”调查结果(6)

(九)对党的治理能力信心提高了多少

选择“很多”、“较多”的党政干部占比达35.42%,八成多的公众对党的治理能力信心提升

“对党的治理能力信心提高了多少?”选择“有所提升”的党政干部有45.33%,选择“较多”和“很多”的分别为27.15%和8.27%,另有19.22%的党政干部认为“没有提高”。在参与调查的公众中,有49.84%的人对党的治理能力信心“有所提升”,提升“较多”和“很多”的共有30.55%,“没有提高”的有16.51%,选择“下降”的则有3.1%。

公众和党政干部对党的治理能力的普遍提升,反应了社会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一年多工作的充分肯定,更体现了反腐倡廉系列举措的深得民心。

(十)制度建设能不能跟得上

超过五成的公众对从严治吏的制度化信心不足,只有53.21%的受访干部选择“完全能”和“较高程度能”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22.28%的受访公众认为制度建设能跟得上的“程度较低”,认为“不能跟上”的受访者有23.57%。也就是说,超过五成的公众对从严治吏的制度化、常态化持有疑问。这与仍有53.21%的受访干部选择“完全能”和“较高程度能”的调查结果形成了鲜明对照。

整治官风能否避免昙花一现的运动式收场?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杨开封认为,治官政策与既有制度架构间存在的冲突,影响了官风整治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例如,在一些腐败案中,企业的走私与漏税行为之所以被地方官员纵容,是因为其结果可能促进经济发展。

而另一方面,质疑固然为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但质疑也只是开始,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问题解决制度完善,质疑才更有积极现实的意义。弥合“不信任裂痕”,凝聚“社会共同体”意识,需要政府带头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现代政治文明才能有坚实的土壤,制度体制健全才会指日可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