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当代中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

天津:当代中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

关于改革的基本经验,《决定》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关于改革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可见,在涉及改革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决定》都作出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表明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些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决定》鲜明地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方面的一次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在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上又进了一步。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这个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认识到,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直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著名论断,使人们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也使多年来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性质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根据邓小平的思想,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

党的十四大以来,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懈地探索。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