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取得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多样化的,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一条固定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只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其实现模式必定是多种的,道路必定是多样的。因为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发展,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产生出不同的理论与实践,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P2-3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也说道:“要讲社会主义,也只能讲符合莫桑比克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5]P261“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11]P261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是以社会主义的科学原则为前提的,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再好的民族形式也不能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同时,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模式的多样化,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并发挥自身强大的潜力。实际上,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现实表现,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统一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要在不断改革中前行,但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2]P443这就是说,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都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对之进行改革和完善。对社会主义社会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在进行改革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改革就会走上邪路。这已经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所证实。苏东国家在进行改革的时候,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搞多党制、放弃党的领导地位、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最终导致改旗易帜,国家发生剧变。与之相反,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日益繁荣。俄罗斯《真理报》发表文章指出,与原苏东国家的做法相比,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举措,其“最重要的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并没有打破以前的体制,也不是绞尽脑汁地要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而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中溶进已成为改革社会主义体制动力的一系列重要的成份”,“中国的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可以进行改革,而且可以建立一种比震惊全世界的亚洲四小龙那样的资本主义社会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邓小平提出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江泽民提出要区分两种改革开放观,胡锦涛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统一,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预言不同,现实社会主义都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来体现优势,增强生命力。邓小平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长期与落后、贫穷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制度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垮台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5]P370在邓小平看来,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也不能叫社会主义。所以,邓小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5]P264-265他还说:“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5]P3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其意义在于:搞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和道路,必须走自己的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外国经验可以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社会主义不仅要成为人民群众的福音,还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发展将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各种特色不同的社会主义将在相互比较、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要破除和摆脱“唯我独马”、“唯我独社”的观念,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社会主义本国化,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规律性体现;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践对社会主义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并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上,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新的内容。[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摈弃了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西方化的陈腐观念,破除了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神圣化、凝固化的做法,认清本国国情,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养分。[14]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