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郑必坚.思考的历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侯惠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8).
[4]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4).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周尚文,卜新兵.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和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7]沈云锁.中国模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贺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2).
[10]贝茨·吉尔,黄岩钟.中国软实力资源越来越丰富[N].参考消息,2006-11-01.
[1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3]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性及其国际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
[14]尹倩.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求实,2008(2).
[15]冷溶,汪作玲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6][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