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展现了社会主义无限光明的前景
苏联模式的失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是20世纪后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发生的两件大事。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标志着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邓小平在谈到中国的改革时指出,“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5]P118-225
在1988年10月,邓小平又进一步阐述说:“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15]P1255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卡斯特罗所说,“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世界意义”。应该说,这种评价是中肯的,也是实事求是的。
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0多位,离邓小平所说的那种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却已从发展的趋势和速度上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从经济规模来说,1999年中国还位于美、日、德、英、法、意六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位居第七。但在2002年就超越意大利而位居第六,2004年超越法国而位居第五,2005年超越英国而位居第四,2007年超越德国而位居第三,2010年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与美国在经济规模和所占全球比重上还有较大差距,但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在不断地改变着。比如,在知识经济的规模方面,“在2000年,美国的计算机销量相当于中国的3倍,网民数量相当于中国的5倍,宽带接入量相当于中国的40倍。但是,到了2008年,从整体看来,中国在以上每个方面都赶上或几乎赶上了美国人”。[4]
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也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凡是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几乎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完成社会的全面转型的。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对内是对大多数人民的残酷剥削,对外则是对落后国家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得现代文明的确立充满着血腥和罪恶。当年英国的发展就是这样。在国内它搞“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流离失所。不仅如此,它还残酷地剥削工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作了深刻的揭露;在国外它大搞殖民扩张,对别国进行大规模的侵略和掠夺。有资料显示:1876年到1900年期间,英国的殖民地从2247.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271.3万平方公里,净增达1023.7万平方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共控制了世界五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和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16]
不仅仅英国是这样实现现代化的,可以说,从15世纪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都是建立在剥削和掠夺基础之上的,它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都是靠对内剥夺农民、剥削工人,对外通过掠夺、扩张、海外殖民以至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来实现的。与之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这是一条在既有国际秩序下的和平发展之路。对此,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5]P328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特征。在国际上,它表现为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为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主张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协力推进。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意味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损害别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现代化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是在与当代世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中、与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协调一致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和平发展,在国内则表现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就是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致力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17]P4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正如德国的贝特霍尔德所言,它“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全球资本统治的破坏性进程的出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5]P225不过,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保存了主要力量;二是使人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邓小平曾指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5]346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只要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倒,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就有着坚固的基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开拓,在全球化条件下,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得以保存和壮大。正如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所说,“在社会主义处于深刻危机和战略撤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承担了按照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历史机遇保留并发展社会主义的任务。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避免了社会主义被撤出历史舞台的危险”。[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仅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保存了主要力量,而且使人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空前的低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的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动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足了。一时间,国际上敌对势力弹冠相庆,以福山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断言20世纪兴起的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共产主义已经“终结”,他们以为从此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但实际上,国际上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在局部地区仍有较大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把社会主义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上。因此,社会主义能否在中国站得住,成为世人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人们的困惑和疑虑,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充满着必胜信心。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5]P382-380
历史的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判断及其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垮,而且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的巨大成就。从而使人们看到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之路和希望之光,开辟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天地和新前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