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社会不容“逃票公务员”
在上海,因为地铁逃票造成个人诚信不良记录,或许将导致不能报考公务员、不能当教师、不能进入大企业工作。
看起来似乎是严厉了些。不过人无信不立,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并伴随一生,这是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我国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品行”,逃票显然不能算是良好的品行。可以说,“逃票不能当公务员”,应该是建立诚信系统的应有之义。如果逃票被记录在案还能做公务员,建立诚信系统还有什么用!
有一则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一位德国人闯了红灯,没过几天,保险公司的电话就到了,通知他的保费明天开始增加1%。没过多久,银行通知购房分期付款由15年改成了10年……这个故事曾为很多人所引用,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建立这样的诚信系统,千万不能叶公好龙。
记得“醉驾入刑”实施之前,曾经有人担心可能让监狱“爆棚”。但事实证明,我们看到的是酒驾数量的急剧减少,而不是入狱人数的大量增加。“逃票不能当公务员”不会造成很多人因此而不能考公务员,只会使逃票的人越来越少。制定严厉的规则,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预防。只要让市民知道逃票付出的代价足够高昂,自然就会打消其逃票的冲动。很多时候,国人之所以违反规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小,以至于把违规当成了习惯。当每位公民都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记录,社会就会健康有序。
“逃票哥”遭人肉,映射公众对良好官德的渴求
“逃票哥”似乎刚刚看到公务员梦想胜利在望的曙光,但他的梦想很可能就因此而夭折了。网友们对“逃票哥”的私德反映如此强烈,映射了当前公众对部分官员公德、慎独、诚信等品质“劣变”的普遍焦虑。品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很重要;对一个公务员、官员来说,更重要。试想,一个人在做基层公务员时就自私自利,当他成为权力在握的官员后,怎么能不谋求更大的私欲和私利呢?因此,招录公务员,“良好的品行”不能无视。
在很多人看来,官员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是否孝顺老人,是否有婚外情,是否耀武扬威耍特权,是否讲诚信等,这些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私德,而应当成为政府衡量其官德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些官员的个人道德范畴的东西,也正逐渐成为民众目光的众矢之的,成为政府考量官员的新的参照物。不诚信的官员、搞婚外情包二奶的官员、嫖娼招妓行为不检点的官员、对民众作福作威的官员,都能及时地被惩戒,或者被清除出官员的队伍。
“逃票哥”自爆“家丑”并非诚信,而是一种炫耀和嚣张。一次逃票、一次闯红灯、一张虚假的文凭等,这些看似是小事,但它却折射了一个人的潜在品行,也很有可能沉淀为恒久的私德。所以,当“逃票哥”自爆“家丑”,网友们的愤慨喷薄而出,可想而知。
在公众对现代官员的官德要求近乎苛刻的当下,我们不但希望官员们能在工作上尽职尽责,更希望他们在做人上严于律己,树立榜样,成为道德表率。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从每一个公务员开始,从每一场公务员考试开始,要求未来的公务员都要拥有高尚的品行、谦卑的心态、诚挚为民的情怀和良好慎独的情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