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谋划到位,精心配制“特色菜”。丹东市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同时创新“自选动作”,突出地区特色。精心设计了“1+3”活动载体,将“争当丹东人民满意机关,争当丹东人民满意公仆”主题活动贯穿始终,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特别是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岗位职责,细化本行业“两争当”具体标准,对照查摆“四风”突出问题,力争实现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和广大党员干部政策业务精通、工作业绩一流、达到最佳精神状态两个明显成效,年底全市进行总结评比。同时,扎实开展好十项专项整治行动、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十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点项目,通过“三个十”重点工作,整治错误政绩观,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等问题,深入推进道路畅通、平安丹东等民生工程,抓好农民党员星级管理、党员党性分析“三评议一登记”等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点项目,着力解决“四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问题。
四、选派人员到位,打造过硬“方向盘”。丹东市充分借鉴中央和省委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经验,高规格组建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戴玉林任组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常委组织部长任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下设7个工作组,其中结合地区实际成立了专项整治组、信访组,负责正风肃纪和接访工作。办公室成员集中办公,实行制度上墙,职责分工一目了然。同时,按照“有督导工作经验、熟悉干部工作、了解基层情况”标准,抽调63名党员干部组成15个督导组。市委领导亲自把关人员配备,派向县(市、区)的三个督导组组长由市委常委担任,其他督导组组长、副组长均由正局级或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督导组成员均是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遴选出来的中层干部。市委还要求各县(市)区选派到乡镇(街道)的督导组组长必须由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同时,注重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先后召开了办公室和督导组工作会议,针对督导工作及重点难点问题,专门制定了《工作手册》、《政策说明》等,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稳步开展。
五、学习教育到位,全力打好“第一枪”。全市动员大会结束后,各级党组织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各县(市)区组织本地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动员大会光碟;丹东远程教育办将动员大会内容通过远程教育网辐射到各基层党组织。丹东市委及时与省委督导组沟通,详细部署第一环节各项工作。市委常委轮流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授课,确保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市委组织部还将情景互动式党课摆上市委常委学习“餐桌”。目前,以王忠有、季凤龙事迹为素材的两堂情景互动式党课已巡回宣讲26场。各督导组与所督导单位及时对接,帮助制定和审阅实施方案、领导讲话等,确保所单位动员大会按时顺利启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拓展舆论覆盖,开展“传递正能量 志愿微行动”,建立各级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微信群,回应社会关切,展示活动动态;在丹东日报、电视台、电台、新闻网开设了“习近平总书记心语荐读”、“理论宣传志愿行”、“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5个专栏,截至目前,共发稿260余篇。此外,市委常委带头作出反对“四风”公开承诺,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