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部署(2)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部署(2)

报告

“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

小银行没了后顾之忧,才能帮助小微企业

今年春节以后,我到沿海一个经济发展情况不错的城市去了解情况,这个城市小微企业的开工率只有约50%,一个原因是融资难,一个原因是招工难。小微企业如果不能正常开工,对经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末梢神经,如果小微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大企业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现在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这也非常好理解,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常常只有几万、几十万元,商业银行派业务员实地调查,可能连交通费等开销都不够。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可以由规模较大的银行提供资金,按现行的贷款基准利率,贷款给规模较小的银行,这些小银行往往吸纳资金非常困难,解决了小银行的这个顾虑,小银行就可以招收业务员专门来为小微企业贷款,在现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提高利率,央行只要限定利率上限,例如基准利率的100%等等,其余可给小银行充分的操作空间,这样可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报告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

要把市值作为国企价值衡量的重要标准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政府的职能要转变,国企的行为要转变。职能转变,就意味着市场能管的政府就不能管了,把审批去掉了。政府从审批转变到监管上,这将带来国有企业的深刻变化。国企的产能、资产、能力的释放会比原来大得多。

一直以来,“保值增值”并不能完全反映国企价值情况,保值增值是账面资产在增加,但这个资产是不是好资产?能不能实现价值?能不能兑现成现金?没人知道。市值才是真正的价值。如果市场起决定作用,就要把市值作为价值衡量的重要标准。这将使我们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中石化宣布油品销售业务试点混合所有制,本质上是把资产变得更优。创造更大的生产力,就要解决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为主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到位的问题。我们过去说的职工待遇能高、能低,实际一直没做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也做不到,政府放权,企业按市场走,就能做到。在企业管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产生彻底的变化,就会把企业增值效益再放大。

我们的改革,国有企业没垮,公有制进一步发展了,民营企业也体现了国家的实力,民营企业发展了,国家活力出来了,再往前走,这二者结合还会创造更大的生产力。

扩大内需的新举措

报告

“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改革将让民企有更多机会共享红利

总理在报告中提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这让我深感振奋,让民营企业家对转型升级充满了信心。

报告中明确了以经济领域改革为重点,涵盖行政、财税、金融、民生等全方位的改革举措,并具体提到“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去年以来,教育、金融、电信等领域持续向民营经济开放,包括苏宁等19家企业获得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多项创新产品,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实际效果。相信随着政府进一步破除体制壁垒,将为民营企业参与更广阔领域的社会经济建设创造机遇,加上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将给民营企业更多机会共享改革红利。

此外,报告提到“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这将为物流快递领域分享改革红利创造条件。

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退,要更加主动有序。”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

淘汰落后产能,不出现反弹很重要

转型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淘汰落后产能,搞活存量。要真正完成这些,不出现反弹很重要。过去一二十年,我们不断淘汰小纺织、小钢厂,但也不断反弹,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绩效考核机制很重要。另一方面,转型升级就要创新驱动,增加技术在GDP中的含量。我国以前低端制造业比较多,以后要更看重GDP的技术含量、竞争力和质量,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尤其是要把眼光盯住大量成长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把他们的科技成果变成生产力、GDP创造条件。转型升级既靠国家也靠民间,既靠大企业也靠小微企业。这样,我们的GDP将更有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

支持中医药创新刻不容缓

加快结构调整既是医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任务,也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渐升温,中医药在国家应急和医改中的独特优势逐步显现;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和药业巨头通过立法、认证、中药配方专利化等方式,企图抢夺中医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和未来市场制高点。加快我国中医药发展日益成为关系民族自信、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的战略问题。

我认为,发挥民族中医药优势,支持创新型独家品种加快发展,刻不容缓。第一,应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资助力度,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中药新药创新体系建设。第二,加快新药审批速度,优化新药审批流程,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第三,从国家层面支持中药保护产品、中药专利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使生产企业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于中药研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