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地铁“禁食令”亟待人性化操作(2)

【案例】地铁“禁食令”亟待人性化操作(2)

民意:89%乘客支持禁食

京港地铁从4号线开始,就在站内、车厢内张贴禁食的标识,此前专门针对地铁内饮食在乘客中做过一项调查,89%的乘客对地铁站内禁止饮食持“支持”和“接受”的态度。

地铁在官方微博也发起了调查,网友投票选出了6种最无法忍受的乘车行为,抢上抢下、大声喧哗和破坏车厢环境排在前三位,分别是50.4%、48.9%和42.9%;吃东西占37.6%,位列第四。

声音

“韭菜盒子,我忍你很久了”

在微博上,这项条款也引发“支持、反对”两方观点激烈交锋。

“每天被各种食物熏得不行,哪种香水能在地铁车厢里盖过一个煎饼果子?”“韭菜盒子,我忍你很久了”、“见过一个乘客拆牛奶袋洒了对面女乘客一身”……近日,不少网友对地铁内饮食罚款大力支持,他们更关心条款如何能真正落实,“比如谁来专门巡查?”

“下了夜班,又累又饿怎么办”

网友刘女士称,乘客中有不少是婴儿、儿童,禁饮食有时违反他们的生理需求。此外,在车厢人多闷热的时候,一味地禁止饮食会对身体比较弱的乘客有伤害。还有网友质疑,“低血压低血糖乘客在地铁里发晕怎么办?”一些上班族乘客认为,在车厢内饮食罚款无可厚非,但建议步行梯和通道内放宽条件,“下夜班又累又饿,在通道里吃东西应该没味道吧。”

地铁“禁食”同时也要解决“进食”难题

津津有味地啜着豆浆,气定神闲剥着茶叶蛋,大口吞着油条和包子,此景不仅地铁有,高铁、公交车上皆有之。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年去武汉出差,随意坐上一辆公交车,都能看见有人或站,或坐,手端热干面吃得正香,俨然成一方特色。

有人说“车厢内饮食”是将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自私行为,这话不是没有道理。遇上有人一边吃着重口味的食品,一边打着饱嗝,对周围人来说,绝对是一种煎熬。不过,谁都知道,车厢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一个理想的吃饭场所,人多空气浊,还时有颠簸,在这里吃饭无论如何都够不上享受二字。若不是为了安抚那个亮起红灯的胃,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就餐”。

可以说“车厢内饮食”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也是“禁食令”传出后能赢得那么多叫好声的主要原因。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车厢内禁食也有其无奈之处。常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都知道,“车厢内饮食”的高峰期是早晨,也就是说很多人是将早点搬到了车上吃,过了这段时间,就很少见到“公交快餐族”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