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时期新格局中北京的发展(3)

北京:新时期新格局中北京的发展(3)

同时,应按比例以税收控制批发市场、低档的住宿、餐饮和零售等类企业,要提档次、集约化,形成城乡和过渡带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2、建立新理念,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才能“以水定人”。要建立“生态承载力”的新理念。城市是叠加在地域自然生态系统上的人工系统,人不能为所欲为,自毁“地基”,压垮自己所在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人口的增加必须遵循这一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城市人工系统本身也不是越大越好,能源供应、水供应、交通管理和产业结构都有其边际效益,城市过大反而人为地造成了不平衡、低效,问题丛生。

对此也有些模糊认识:一是“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没水喝”,北京居民的期盼和城市定位是青山绿水、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不仅是喝水。二是“可以调水”,笔者做过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多个专题调研上报,这些措施无一可以支撑北京人口无度膨胀。因此,应据此“以水定人”。

3、加快立法,依法行政,才能“依法管人”。控制北京人口最关键的措施是立法。按科学依据、实际情况、法理和国际惯例的原则,先立地方法规,因为北京是首都,最终应实现全国人大通过相关法律,才能真正实施。

笔者在北京居住了68年,在我国20省具体主持实施过生态修复,在世界101国进行了较深入的知识经济和生态修复考察,在世界上除加尔各答外所有堪称国际一流的大都市做过一周以上的调研。认识到北京在空间和地域发展上不能再“摊大饼”;在经济和功能发展上不宜再过度追求做调众口的“大锅饭”,才能在历史的新时期和世界的新格局中稳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作者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